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政治模拟题

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试卷政治学科

编辑:liuxw

2011-03-24

编辑寄语:本文是针对政治方面归总的资料,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广东潮州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试卷政治学科2011年3月21日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4.2009年12月26日,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正式运营,使两地3个小时通达,比原先缩短了7小时,以其舒适安全快捷的性能,对公路交通和民航交通带来巨大的挑战。武汉至广州的航班票价最有可能作出的反应是

A.下调,因为高铁与航班是互补商品 B.上调,因为高铁与航班是互为替代商品

C.没反应,因为高铁与航班是互补商品 D.下调,因为高铁与航班是互为替代商品

25.合理解决分配问题,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效率提高有助于增加社会财富 ④公平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 2009年1-5月,我国外贸出口总值为7634.9亿元,同比下降24.7%。其中,出口下降21.8%,进口下降28%。有人说,金融危机让美国轻伤,欧洲重伤,中国内伤。这表明:

A.金融危机降低了国际分工的水平 B.资本全球化流动让世界各国形成了经济共同体

C.经济全球化只对发展中国家有影响 D.经济全球化使一国的经济波动殃及他国

27.建国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社会等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民的政治参与渠道与方式更加宽阔。这表明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存在矛盾了

③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④我国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保护和尊重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8. “真知灼见在群众中,新鲜经验在群众中,解决办法在群众中。”这就要求政府

①坚持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 ②调整政府职能,扩大群众监督权范围

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下列对基层群众自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主要表现为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层政权组织

③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④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0. “文化的水越有活力,民主的船越能顺行”,这句话说明

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文化以经济为基础

C.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D.优秀文化推动政治进步

31. 右边漫画启示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

A. 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和正确引导

B.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C.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 全盘接受各种各样的文化

32.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一次领导同志读书座谈会上

提出:“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多抽点时间读读书,多一

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这告诉我们

①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

②只要多一点读书学习,就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③提高知识和理论水平,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 B.认识具有条件性

C.认识具有无限性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34. 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5. 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这说明

A.正确的价值判断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价值判断也不同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2 分)

36.材料一:“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广东省“节能减排”情况

项目2008年完成数量比2007年下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113.59万吨5.58%59.4%

二氧化硫排放量96.36万吨5.28%81.5%

注1:根据环保部公布的考核结果显示,2008年广东每万元GDP消耗0.715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4.9%,全国第二低。

材料二:消费方式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您坐飞机旅行2000公里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就需要植3棵树来抵消。英国22%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食品产生的,“欧盟”17%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肉类和奶制品。

材料三:2009年8月9日在广州举行的亚洲能源论坛上,广东省政府负责人表示:广东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省份,又是能源匮乏的地区,是未来亚洲地区新能源产业潜力最大的地区。广东下一步将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进一步提高我省清洁能源利用比重。目前,在建风电总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到2020年全省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400万千瓦。

阅读材料,同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你觉得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可有哪些作为?(12分)

(3)用价值观分析广东省在“节能减排”问题认识的正确性。(6分)

37. 材料一: 2009 年l 月8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一2020 年)》 ,给了珠三角新的战略定位,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珠三角各地、各部门大力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加快战略转型,打造珠三角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2009 年3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要求各省要发挥科技在力促经济转型中的支撑作用。

材料二: 党中央提出协调的战略任务后,广东省政府召开了一次不同地区、各个级别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干部们针对如何协调发展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干部甲:协调发展首先要建设新农村,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尽快富起来。为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可见,协调发展就是一个经济的指标问题。

干部乙:当前,困扰和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很多,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贫富差异等问题。因此,各个地区要争取速度,最好用几年时间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府可以给各个地区限时间、定指标、定任务,发动群众打一场协调发展的速决战。

干部丙:我省省情复杂,各个地区的特点不同,基础、条件和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在统筹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用同一标准、同一尺度、同一模式来规划、衡量协调发展的实际成果。

( 1 )请运用《文化生活》 的知识谈谈国务院出台《 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的重要性。(6分)

( 2 )结合《 政治生活》 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广东省政府促进协调发展的必要性(12分)

( 3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几位干部的发言进行评析(12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