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yn
2014-05-19
政治2014年冲刺高考模拟试题
专题限时练( 九)
1.选C 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C项正确,A、B表述显然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2.选A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只有A项体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3.选D ①错误,观念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4.选C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规律。B项错误,意识活动不 具有客观物质性。D项错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能突破规律。
5.选B 本题是以影子与人的漫画为载体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A项错误,意识依赖于物质。C项错误,思维活动规律是认识的规律,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D项错误,主观与客观能够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选C 人们的意识是一种主动的能动的反映。A、D项不符合题意。B项观点错误,人的认识结果还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7.选D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并不是无条件转化的,所以①观点错误,不能入选。社会科学可以影响或引导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向,但并不规定其方向,所以②不选。以前时间旅行仅仅存在于作家的想象之中,而现在理论物理学家开始研究时间旅行的可行性,说明艺术想象可以启迪科学思维,所以③入选。时间旅行从文学想象领域进入科学研究领域,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所以④入选。
8.选A 漫画及其文字说明体现的是对“等待”的评价因人而异,要从实际出发,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C项观点错误,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不会起决定作用。D项观点错误,心外无物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9.选B 材料体现的是对人脑认识的深化,①③符合题意。
10.选B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要学会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题要求指出该诗体现的唯物论道理,因此,B正确,D不符合设问的限定信息;A、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故答案选B 。
11.选C ②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不会限 制认识的发展。
12.选C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规律不能改变、消灭 和创造,所以①③说法错误。
13.解析:第(1)问,回答本题要注意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首先应回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基本原理;再就是答题指向 要求——哲学依据 ,;注意材料观点的结合,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第(2)问,根据知识限定是唯物论,可知观念的转变就是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案:(1)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理念的依据。(1 0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 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所以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落后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观念。(10分)
14.解析:第(1)问要求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回答相关问题,指向性非常明确。解答时,要答出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及认识对实践的 反作用,同时,要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第(2)问涉及整个第二单元的知识,主要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
答案:(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反复过程。(4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人的认识无限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我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深化。(4分)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4分)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无论是“四位一体”还是“五 位一体”的目标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党把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 移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4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党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有利于搞好经济工作。(4分)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我们重视实践的作用。党要求做到讲实话、干实事体现了这一点。(4分)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 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问题的认识,积极推动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进程体现了这一点。(4分)
相关推荐:
标签:高考政治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