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mengxiang
2014-05-28
易错点1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易错分析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一种劳动产品虽然用于交换,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也就不再有价值,那么它就不再是商品。比如有毒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
易错点2跟着价格走就是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
易错分析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与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完全是一回事。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其作用也是自发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因而,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不是被动地跟着价格走,盲目地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而应该根据价格信号综合各方面信息,从长远和动态中把握价格和供求的变动趋势,进行正确的决策。
易错点3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纸币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因而是商品,有价值
易错分析 (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是劳动产品这一点毫无疑问,但纸币“用于交换”与一般商品的“用于交换”不是一回事。商品本身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商品“用于交换”是指一方通过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或价值)而获得另一方商品的价值(或使用价值)。纸币“用于交换”,人们的目的不获得纸币的价值即生产纸币所耗费的劳动或纸币的使用价值,而是用它代替金属货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正因为如此,纸币才需要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纸币不是商品,其本质只是价值符号,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
易错点4凡物价上涨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凡物价下跌就意味着通货紧缩
易错分析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与物价下跌的关系:通货紧缩伴随着物价下跌,但物价下跌不等于就是通货紧缩。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才是通货紧缩。
易错点5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对消费者而言,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
易错分析 (1)通货紧缩,物价下跌,企业和商家为扩大销售也会相应降价,给消费者直接带来一定的价格实惠。
(2)通货紧缩影响企业产品销售和利润增长,增加企业的经营困难,严重的通货紧缩更会影响投资信心和消费心理,导致恶性价格竞争以及经济衰退,从根本上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3)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都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易错点6等价交换是指每次商品的交换是等价的
易错分析 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动态中通过价格波动实现的,从单个交换过程中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等。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易错点7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居民收入
易错分析 发展生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就消费与生产的关系而言,是生产决定消费,因为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易错点8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消费,与当前扩大内需的形势要求不一致
易错分析(1)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和传统美德,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这种精神都不能丢掉。
(2)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要求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进行合理消费,不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因而,它反对的是高消费、超前消费和铺张浪费,而不是要抑制人们的合理消费需求,限制人们的正常消费,符合适度消费原则。
(3)不能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成是永远只能过苦日子,有钱也不去消费。否则,就会抑制消费,阻碍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4)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根本上符合我国的国情,与当前扩大内需的经济形势不矛盾。
易错点9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营利和取胜
易错分析 公司经营成功,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要依靠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包括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兼并。企业经营成功往往是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单提高劳动生产率,无法保证企业营利。
易错点10个人储蓄都能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居民储蓄越多越好
易错分析(1)适量的存款储蓄,可以为国家建设筹集资金,支持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居民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因而,适量的存款储蓄利国利民。
(2)存款储蓄并非越多越好。过量的存款储蓄,不仅不利于居民消费的扩大,也会加大银行的运行风险。
(3)看待存款储蓄的作用,还要结合国家的实际经济运行形势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经济过热时,扩大存款储蓄,有利于抑制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存款储蓄过少,反而对经济降温不利。在经济下滑时,减小存款储蓄,有利于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存款储蓄过多,反而不利于拉动消费,不利于经济回暖。
易错点11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易错分析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公平的分配权利,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易错点12财政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易错分析 (1)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这一作用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体现出来。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状况。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财政收入的多寡取决于分配政策。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易错点13财政的作用就是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的
易错分析(1)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2)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财政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财政可以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5)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3)财政的作用既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财政收入来实现。
易错点14财政赤字意味着借债,是不好的
易错分析 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否则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但是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还是有利的。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投资,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支持,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易错点15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出口越多越有利,进口越多越不利
易错分析(1) 出口是进口的基础,出口可以扩大本国商品的销量,可以赚取外汇,保证必要的进口。但这并不意味着“出口越多越有利”,在保证国内市场供求的基础上,出口本国优势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是有利的;而出口原材料、初级产品将使本国加工工业失去机会,出口低档次商品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润,还会引起贸易摩擦,恶化贸易环境,这些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是如此。
(2)进口需要花费出口赚取的外汇,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口就不利。看待进口的利弊同样要看条件。出口赚外汇就是为了进口,进口本国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原材料,往往可以增强本国的生产能力,进而带动出口。如果盲目进口本国能够大量生产的商品,将对本国加工工业造成不利;如果过度进口高档消费品,对本国也不利。
易错点16专制就是专政,与民主对立统一
易错分析(1)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专制是指个别独裁者独断专行的统治制度,通常在君主制、政教合一和军人统治的国家中存在。
(3)专政指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4)作为两种国家制度,民主与专制是根本对立的。民主制国家不存在专制,专制国家没有民主。
(5)在任何民主制国家中,民主与专政都是对立统一的。民主适用于统治阶级,专政适用于被统治阶级;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易错点17先有人权,后有国家主权(人权高于主权)
易错分析 国家主权决定公民人权,拥有主权是享有人权的前提和基础。高唱“人权高于主权”,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和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
易错点1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说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一样的
易错分析(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宪法和法律确认的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我国公民虽然在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方面存在差别,但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平等并不意味着没有差别。权利和义务是具体的,是有条件的。公民因在民族、性别等方面的差别,实际享受到的权利以及所履行的义务是不一样的。
(3)在现实生活中,既要依法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
易错点19人民民主就是人民直接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直接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易错分析(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人民民主并不意味着人民直接当家作主,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并不意味着人民直接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是通过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来实现的。
易错点20同为代议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没有本质区别
易错分析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都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都由定期选举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①经济基础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西方的议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②体现并维护的国体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体现并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西方的议会制由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决定,体现并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③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权力主体是人民;而西方议会制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罢免议员,议员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易错点21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试题调研)
【易错分析】意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正确意识。第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于条件的限制,在不同的时期会形成不同的正确意识,如对物质最小粒子的认识,在历史上就曾有过“分子”“原子”是最小微粒的认识,这些认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第二,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的意识也不同,只要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就是正确的。如对“花”的认识,艺术家认为是美的化身,植物学家则从花的结构和功能去认识,花农则从花的经济价值角度思考……这些都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形成的正确
意识。
易错点22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易错分析】1.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不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改变,但它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人们的行为,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易错点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是使客观符合主观
【易错分析】主观必须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客观符合主观。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的实际,不同国家、单位都是有差别的,人们的主观认识要着眼于这些不同之处,从具有“不同”之处的实际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是变化了的实际)。同一国家、单位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了的实际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易错点24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易错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与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整体功能不是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认为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的观点是错误的。?
易错点25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易错分析】1.区别。(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变化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发展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运动、变化既有上升的、前进的,也有下降的、倒退的,既有量变,也有质变;而发展则要通过质变实现,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联系。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因此,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也离不开运动,它们是在事物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易错点26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易错分析】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不是依据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等表面形式,而是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是不科学的。
易错点27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
【易错分析】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不是永恒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规律也是变化发展的。? 3.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变化了,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我们要在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利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导实践活动;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挥积极作用,为人类造福。
易错点2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无差别的
【易错分析】1.矛盾的普遍性简言之就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能认为所有的矛盾都是一样的,是没有差别的。?
2.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
易错点2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易错分析】在哲学常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必须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
第二,哲学范畴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辩证唯物论的范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第三,原理依据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实事求是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第四,侧重点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侧重于强调物质的第一性,要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实事求是侧重于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侧重于强调在认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殊性,不能“一刀切”。? 2.联系。
第一,三者都是科学的方法论,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都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都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达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二,三者都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而客观实际总是在变化发展的,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规律是事物运动中的规律,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就是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弄清规律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把握具体的客观实际,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易错点30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易错分析】1.量变的最终结果是质变,但不是必然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引起质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量的积累,而且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同时,还要坚持适度原则。?
2.质变与发展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因此发展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的质变。质变有两种趋向:一种是上升的、前进的,向好的方向变化的质变;一种是下降的、倒退的,向坏的方向变化的质变。而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因此,事物的质变不一定都是事物的发展。?
3. 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不在于变化的原因,而在于变化的状态。事物在一定的外部矛盾的作用下,其内部矛盾双方互相斗争。当内部矛盾双方只发生力量增减,不发生地位变化时,事物呈现量变状态;当内部矛盾双方地位互相转化时,旧的统一体破裂,新的统一体诞生,事物呈现质变的状态。
易错点31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科学知识
【易错分析】1.区别。①含义不同。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②过程不同。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而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即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③意义不同。只有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人们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只有实现认识的最终目的,才能发挥认识的指导作用,发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效地改造世界,使认识本身得到检验和发展。?
2.联系。①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现认识的最终目的的必要准备,而实现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的必然归宿;②两者都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③两者都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易错点32认识一经形成就能离开实践而独立存在
【易错分析】1.从认识产生的过程来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就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2.从认识的目的来看,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不能指导人们实践的科学理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我们既反对一切脱离实际的抽象的空洞的理论,又反对拒绝正确理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3.从认识的发展来看,认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真理、科学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但是,任何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在一定的条件、程度、范围内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和科学理论具有相对性,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易错点33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同步变化
【易错分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它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一是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如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存在;二是社会意识超前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一般来说,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一致的,但有时又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水平不一定高。?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每一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前的历史时期的思想成果有具体的继承关系,这种继承是批判的、有选择的继承。
易错点34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易错分析价值观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指导我们对客观事物作出正确评价,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同时指导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易错点35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
【易错分析】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2.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与个人相比较,社会更为根本,起决定作用。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易错点36我国的权力机关都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易错分析】1.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2.国家的权力机关不一定是立法机关,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是我国的国家立法机关。各省、直辖市、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特区的人民代表大会,虽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但这种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适用范围、法律效力上与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能等同,因而也不能认定它们是立法机关。需要注意的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的立法会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有立法权,但不是国家立法机关。
易错点37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自治权
【易错分析】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要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不带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享有一定的外事权、中央依法授予的其他自治权力。实行“一国两制”后,我国仍然是单一制的国家,仍然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人民政府,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易错点38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制约
【易错分析】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不受任何约束与监督。?
第一,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依照实体法与程序法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为一个组织整体独立行使,而不是作为“审判员”“检察员”个体独立行使。?
第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并没有否定党的领导。?
第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第四,人民法院的上下级关系是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就具体案件的审判,不能直接干预,只能通过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监督下级法院的工作。人民检察院的上下级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第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接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易错点39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立法、守法、执法上一律平等
【易错分析】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首先,在我国,法律适用于全体公民,没有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的限制和区别;其次,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最后,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不意味着公民享有的权利完全相同。如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就不完全相同。
易错点40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易错分析】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但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独立的,与中国共产党不存在隶属关系。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它们既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也不是互相反对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各政党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标签:宁夏高考文综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