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陕西高考 > 陕西高考语文

陕西高考语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例题分析(4)

编辑:sx_yangk

2014-03-10

陕西高考语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例题分析(4)

一、标题  题目巧引李白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给文章添上了几丝文气,“中秋月”点出对象,表明作者在文中必将谈及中秋及月相关的内容及情丝。

二、文章主体部分

开篇以中秋月的外形特点,引出季节的感慨,为下文引出中国人对月亮的独特情感张本。

文章接着将视角伸至月亮的变化,由变化引出古人对月亮的独特心理--“细、柔、感伤、内敛”。中国人向来是含蓄的,往往会触景而伤情,月亮总是亘古不变的,不知道照过多少朝代,多少山川岁月,在月亮面前,人生是多么的短暂,惹得细腻的文人,忍不住侧颈伤怀,感慨自己生命的短暂,即便如李白之豪迈者,也不能免俗。从而得出这么一个看法--“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这样,文章很自然地引出中秋节,从而与文题相扣。中秋节是一个婉约的节日,所以作者情意翩翩地设想了这样一幅妙度中秋的画面--“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喜欢热闹的鞭炮和粗犷不羁的手抓羊肉肯定与这种婉约是不搭调的。

中秋节又是一个思念的节日,因而容易引出伤感。作者在第四段中引用大量的古人诗句,解说古人正是借月来抒怀,借中秋这个独特的思念的节日来传情,虽然诗人各有所托,但都毫无例外地注意到了中秋月非常适合来表达情意。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