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mengxiang
2014-05-30
2014上海高考语文重点难点:文言文实词意义
要弄清文言实词的意义,除了要了解上面所述古今异义现象外,还应掌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通假现象等知识。
一词多义在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古汉语中亦然,这种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做些研究,会发现其规律的(或通过引申,或通过比喻、借代,或通过假借等等),因为情况复杂,难于掌握,也无需一一弄清每个多义词词义的来龙去脉,所以不必就此下很多功夫。但必须对常用实词已经形成的多个义项,在逐渐学习接触的过程中,仔细比较,整理积累,以求尽可能多地掌握它。请看一例:
“引”,本义是“拉开弓”。左边是“弓”,右边一竖是符号的性质,表示弓弦拉到的位置。〈说文〉解作“开弓也”。如〈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引而不发,指把弓拉开,可是并不射出箭去。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把弓拉开,形状变化了,所以引申为“长”,“延长”。如〈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又为“伸长”,如〈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又指“延续”。如〈诗经小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勿替:不废)
开弓是把弦和箭导向后方,所以引申出“导”、“领”的意义。如:〈西门豹治邺〉:“引河水灌民田》”。《资治通鉴亦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又:“引军北还”。三句中的“引”都是“领”、“导”之义。
由“拉弓”引申为拉的动作,义为“拉”。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引相如去”,又指“持”、“拿”,如“丈人目先生使引七刺狼“,再引申为”拿来作为凭证、理由“,如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弓是把弦和箭向后拉,所以引申为向后退。〈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中山狼传〉:“先生仓卒以手捕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便旋:绕圈子)。
看,一个“引”字,从不同角度引申出多少既有某种联系,又有区别的意义来!
再谈谈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文言实词入句后,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原来的语法特点,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不适用了。活用现象一般包括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一般动词、使动词、意动词;数词活用为动词等等。形式虽多,但较实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要好掌握多,因为前者需要大量记忆,有如背记外语单词,而后者只要掌握规律,学会辨识就行。其规律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归纳,也可以直接把研究者、老师早已归纳出来的拿来印证、理解,达到熟习、掌握。列举其中一些规律如下:
㈠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而是支配关系,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标“。”的是活用的词语,以下同)。
②名词用在代词的前面,而又没有别的动词作谓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③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Α假盘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Β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④补语前的名词,别无动词时,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字后省略介词“于”)
标签:上海高考语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