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iuzj
2012-05-10
高考(微博)志愿填报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决定高三考生能否走进高等学府的重要一环。作为班主任,准确把握志愿填报的要领和规律,帮助考生准确定位,从而提高所报志愿的“命中率”,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研读资料
班主任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充分收集、整理招生资料和相关信息,要对近3年本地区考生志愿的分布、高校提档分数线等资料认真分析,找出年度间学校志愿上下波动的规律,结合社会需求实际,预见当年生源的大体走向,帮助考生从中选出几所适合自己的学校,细致斟酌,决定取舍。实践证明,科学分析招生资料,才能使志愿选择更具针对性。把握学校往年提档线上下波动的规律,可以减少志愿失误,提高“命中率”。
需要研读的相关资料有:《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指南》、《招生专业目录》、《招生章程》、《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必读》、《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以及《北京考试报》等。
合理定位
要把握好填报高考志愿的方向。首先,考生在考前就要给自己定位。这种定位基于考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根据考生几次重要考试的成绩以及从任课教师那里得来的学生学习状态的信息,我把全班学生分为高分层、中分层和低分层,相应地针对学生的各科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初步对学生的“走势”进行定位。其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报志愿既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适合的学校、专业,又要客观地分析自己在整个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包括班级、校内以及区内考生的大体名次,了解本校、本区、本市近几年升入各类大学的人数,从而把握住志愿选择的大方向。再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状况,分析历次考试成绩的浮动和相对的稳定性,以给自己准确估分,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防止信心不足,妄自菲薄,以致最后留有遗憾。
加强沟通
志愿选择出现冲突时,考生父母最需要理性思维。既然上大学的主体是考生,就要尊重考生的志愿。另外,父母的眼光也要放实、放远,不要只考虑自身的需要,还要看到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及几年后社会发展的潜在需要。志愿是考生升学的意愿,体现的应是考生升学的主观愿望。因此,父母要充分尊重考生意愿,防止出现父母、教师与考生意愿相悖的现象。
相关推荐:
更多内容进入:
精品学习网高考频道:
标签:填报志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