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文综 > 高考文综试题

文科综合高考政治考前专练(带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6-05-18

高中政治教育的开展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是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二十一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文科综合高考政治考前专练,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4•邯郸调研]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洋插队、新能源、电子污染、北漂、贪腐”等词语3000个,真实记录了当代的社会生活。这表明 (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洋插队、新能源、电子污染、北漂、贪腐”等词语3000个,真实记录了当代的社会生活,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选②③。①④与题干主旨不符。本题答案C。

2.[2014•江西临安一中月考]不同时代的着装,向我们表达了(   )

A.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

B.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活动孕育了不同的文化

D.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解析:C 文化既可能是对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又可能是歪曲反映,排除A。此题没有体现文化的超前与落后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B、D。

3.2013年全国音乐选秀节目陷入全面混战,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江苏卫视《全能星战》、央视综合频道的《梦想星搭档》等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反映“音乐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

①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与经济相互决定 ③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材料中的选秀节目属于文化现象,但是产生了经济效益,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且能够反作用于经济,①③符合题意;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不能决定经济,②错误;选秀节目不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④错误。答案选B。

4.早在1942年美国就设想出了“文化战争”的蓝图。因此,美国文化即文化霸权,它意味着别国民族文化被消亡。这意味着(  )

A.美国文化即美国政治,美国政治即美国文化

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C.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文化建设,维护自身文化安全

D.其他国家与美国的文化交流因为美国的文化战略而难以为继

解析:C 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交流等知识。文化与政治尽管相互交融,但二者又存在区别。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说法不科学。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B错误,C正确切题。文化矛盾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D说法错误。

5.某公交公司欲精选《论语》名句贴在公交车厢内,打造车厢文化,陶冶市民情操、提升城市文明。若就此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

A.文化熏陶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包容发展

C.继承传统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D.和睦相处 文化融合 文化竞争

解析:A 该公交公司通过在车厢内贴《论语》名句来打造车厢文化,意在通过文化活动给市民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市民的道德素养,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6.有人认为,由于文化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所以人们总是在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响。这一观点(  )

①认识到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②肯定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③错误地认为人在文化面前没有自觉主动性 ④没有认识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D 题干材料旨在强调文化对人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消极被动、无目的的,该观点肯定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影响的特点,但否认了人们在文化面前的自觉主动性,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没有正确反映材料主旨。

7.我国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身”是指人的身体、体魄,“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素质。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A.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B.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古代就已经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C 材料强调从“身”和“心”两方面促进自我发展,即精神素质和身体素质对人的全面发展都有重要作用,C符合题意;A、B与材料无关,D观点错误。

8.[2014•漳州市七校模拟]每年,中国人过春节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西方人过圣诞节要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③民族节日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④各民族的文化是不会相互交融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④项中“各民族的文化是不会相互交融的”说法错误,故不能入选;①②③三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9.2013年10月12日两岸昆曲艺术家会聚一堂,昆曲艺术家们“合体”演出,令人叫绝。昆曲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的“幽兰”,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昆曲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反映  ②昆曲展现了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特色 ③昆曲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④昆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以免遭破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A 昆曲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部分。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反映。昆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说明昆曲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①③符合题意,选A。昆曲展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特色。昆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不一定可以免遭破坏。②④观点错误,排除。

10.[2014•绍兴一中回头考试]儒学仁、义、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同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D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有共性也有不同,儒学能走向世界,说明不同民族之间的共性,使得其他民族认可儒学,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①③入选。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但民族文化的差异不能解释儒学走向世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是讲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也不能解释儒学从中国走向世界,故排除。

11.2013年10月10日, 丝绸之路文化峰会在兰州开幕,众多专家学者将多视角探讨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峰会涉及文化史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摄影学、文学、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地理学、边疆史学、民族学、影像学等多个学科,集中了国内外最有代表性的权威名流,是一个以多元视角管窥丝绸之路的主题性文化盛会。这种文化盛会(  )

①充分利用了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③能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            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D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之一。丝绸之路文化峰会的举办,众多专家学者将多视角探讨丝路文化的传播,能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②③符合题意,选D。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④观点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

12.[2014•沈阳二中月考]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关注,由网友发起的“光盘行动”引发了公众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加入这一行动,争做节约达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由此可 见(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文化产品给人们以正义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④新闻媒体应担负起文化市场管理和引导的责任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关注,由网友发起的”光盘行动“引发了公众的热烈响应”,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故①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化产品有精华与糟粕之分,高雅与低俗之别,故②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题中材料“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关注,大家纷纷加入‘光盘行动’,争做节约达人”体现了③项;担负文化市场管理和引导责任的是政府,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文科综合高考政治考前专练,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考文综政治历史唯物论专题复习及答案2016

2016届文综高考政治生活与消费专题练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