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

专家建议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复习不要依赖参考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6-02-24

阅读,要靠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心灵去领会,才能与作者交流,为此精品学习网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复习不要依赖参考答案,请考生及时阅读。

每读一篇都有收获,日积月累,才有阅读能力的提升。

许多同学却不是这样做的,许多老师也不是这样教的。在他们看来,阅读理解就是一种题型,占了很大的分值,要怎么做才能得高分或满分,哪怕读不懂也得分了,这才是目的。因此,每一份阅读训练题之后总附着一份答案,学生做完了自己对一对,看看得了几分了事。

我教过一个孩子,在中考之前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基本上拿到一篇文章就能解读得很好,把作者的意思领悟得很到位。可是,上了重点高中,到了高二上学期结束,他发现阅读理解很困难,经常搞不明白作者是什么意思,练习题要怎么做。我觉得非常奇怪,我从前一直以为,人一旦获得了阅读理解的能力,这种能力自然会茁壮成长。其实不是。这种能力要提升不容易,要退化却很容易。

我让他把学校发的各种阅读理解材料让我看一看。一看,我顿时明白了——每一篇阅读材料后面紧跟着习题,习题后面紧跟着答案。因为学校采用题海战术,学生一拿到材料不是兴致勃勃地看那些语言蕴含着什么妙处,而是立刻看题目,题目要求答什么,再到文中找答案。应用文类阅读,基本是这么做的。文学类阅读无法这么对付,只好迅速扫一眼,边做题边往回看。做完了,赶紧对答案。做对了,开心极了;做错了,把答案更改一下,看一看出题人似是而非的简要解答,就完事了。这种学习方法,是这个孩子阅读能力不断下降,下降到连应付答题都感到困难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出题人摘编了周国平《幸福的哲学》中的一些片段,出了3道单选题。第1题你怎么选?我让初高中的孩子们都来做,结果他们差不多全选了C。问为什么?答不用看文章也知道“与之相反”太笼统,怎么会正确?再说读一遍这个选项就明白了,没人会主张幸福是“身体有痛苦和灵魂有烦恼”。只有一个初三学生沉思良久,认为应该选B。

他说: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是为了获得幸福,但并不是干什么都能获得幸福。在原文“手段”二字之前加上“获得幸福的”,造成了逻辑谬误。例如,一个人很痛苦,他选择自杀,自杀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吗?

这时候,另一个初三同学反驳他说:自杀也可以说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呀。人的价值观不同,有的人就认为自杀可以得到幸福。

选B的同学沉默了。我们把这个问题沉淀下来,让各位回家找父母和其他认识的人再讨论讨论。上了半节课,选B的同学突然说:老师,我也认为,自杀使痛苦的人解脱了,他会觉得幸福。

好吧,我问一句:自杀了,解脱了,不痛苦了,不痛苦=幸福。可不可以这样说?

他们都摇头。

我再问一句:如果有人宣扬自杀会使人获得幸福,那他自己为什么还活着,不去自杀呢?

其实,世界各地还真有些邪教宣扬自杀能获得幸福,那些集体自杀事件就因为受了这种蛊惑。我们可不能信以为真。除自杀之外,还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一个人想过得富足,过得幸福,可是他不择手段,选择杀人劫财,结果被抓捕判刑,他获得幸福了吗?

如果任何行为都能通往幸福,那“幸福的哲学”也就不存在了。天天躺在床上睡觉,这事不是更容易做么?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代大师,在这个哲学问题上还没有这么糊涂。

瞧上面这份高考卷,头一题不是出错了么?B和C都是答案,并且B选项出得更有迷惑性,更能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学生们只是为做题而做题,那这篇文章读完就被抛到脑后了,能学到什么东西呢?甚至还让学生产生一种投机心理:看不懂也能做对。怀着这种心理上高中,很快地,自己原有的阅读能力也会被“回收”了。

要真正拥有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把参考答案扔到一边去,认真琢磨文本,思考作者的本意,理清自己的思路,你对作者的意思是赞同还是不赞同,为什么?这样深入阅读与思考,阅读能力就会提升得很快,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因为你有了自己的想法了,有话可说了。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复习不要依赖参考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希望对考生复习语文有帮助。

相关链接

2016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备考建议复习策略

16级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要加强专项突破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