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1-27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 迫近
B. 吾与阎君雅故 素常
C. 贝勒统军略地苏、松者 巡视
D. 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 跌倒
5、C(句中“略”是“掠夺、侵占”的意思,《荆轲刺秦王》中“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中“略”字就是这个意思。)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取空棺实以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 乃为敌前驱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C. 所当杀伤以千数 某所,而母立于兹
D. 谓于周则顽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B(A项第一句中“以”,介词,“用”;第二句中“以”,动词,“认为”。B项两个“乃”都是“竟然,却”的意思。 C项第一句中“所”字,“所”: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可译为“……的人”;第二句中“所”,名词,“处所,地方”。D项第一句中“则”,副词,“就是”;第二句中“则”,表转折,“却”。)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
B. 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
C. 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
D. 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
7、D(依据句意、句子结构来判断,难点在“从友人家见黄晞所为死守孤城状”,动宾之间不能断开;“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判断句。)
8.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叙写应元困守江阴两次骂降之间,有一段介绍应元执法严明、体恤部下的文字,用的是插叙法,这样的写法有助于舒缓叙事节奏,增加行文的起伏,达到张弛有度的艺术效果。
B.作者对应元在江阴城中缺箭之时束藁借箭的描绘,与《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运用简练的文字就把应元谋略过人的特点生动地刻画出来。
C.贝勒觉察城中无投降之意后,攻城更加紧迫。盔甲都是用镔铁制作的,刀斧一碰上就当当作响,锋口都被碰缺,但阎应元临危不惧,斗志昂扬地登上城墙,神情气度一如平日。
D.刘良佐传令清军,一定要生擒阎应元,因此应元终于被俘,刘良佐在乾明佛殿上两手按膝伸腿而坐,心里很羞愧,一见阎应元被押进来,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扶住他痛哭。
8、D(“因此”表述不当;箕踞,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说刘良佐此时“内心很羞愧”,没有依据。)
9.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立陴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4分)
9、(1)(草人)竖立在女墙之间,环绕全城,让士兵埋伏在墙后,击鼓呼喊,像将要拴着人下城去袭击敌营的样子。
(给分点:“匝”,“环绕”,1分;“ 伏垣内”,省略介词“于”,“在墙后埋伏”,或“埋伏在墙后”,1分;“缒”,“用绳子拴住人从城上往下送”,1分;“斫”,本义是“砍”,意译为“袭击,偷袭”,1分。)
⑵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敛,酹而哭之。(3分)
(2)(他)亲手替受伤者包扎伤口,为死者置办上等棺木装殓,把酒洒在地上为死者哭祭。
(给分点:“裹创”,包扎伤口(创口),1分;“敛”,通“殓”, 装殓,给死人穿衣入棺,1分;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1分。)
⑶被禽不速死,奚喋喋为!(3分)
(3)被俘虏了不快点死掉,还啰嗦(唠叨)什么呢!(还说个不休,干什么呢!)
(给分点:“禽”,通“擒”,捉拿,俘虏,1分;“奚……为”,固定句式,表反问,为什么…… 呢?1分;句意1分。)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