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

编辑:sx_zhaoyl

2015-10-08

学无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所以应该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同学!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义行于君子      行:推行

B.罪大恶极,诚小人矣 诚:的确,确实

C.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

知信义者哉 乌:怎么,哪里

D.不逆情以干誉 干:求取,谋求

解析:行:表现,体现

答案:A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逆情以干誉

B.然则何为而可?

C.然安知夫纵之去也

D.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

解析:C.两句的“贼”都是动词,“窥测”之意。A.句“期”是动词“希望,要求”,句是名词“期限”;B.句“是以”是倒装,正常语序为“以是”,可译为“因此”,句是正常语序,译为“这是拿”;D.句“而”是连词“假使”,句“而”是连词“然后”。

答案:C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唐太宗即位后的第六年,审查了判处杀头的三百多名死囚,下令释放他们回家,约定时间让他们到时候自己归来接受死刑。

(2)又怎么知道死囚们在被释放回去的时候,没有想到他们只要自动归案就必定获得赦免,所以又归来的呢?

.简要阐述欧阳修对唐太宗“纵囚”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一事是不近人情,不可为常法的,是一种“上下交相贼”的行为,指出国家的法制必须“不立异”“不逆情”。

参考译文:

信用、道义应该体现在品德好的人身上,徒刑、死罪应该施加在品德坏的人身上。刑罚重到判处死罪的,一定是罪大恶极,这又是品德坏的人当中特别坏的人。宁肯为正义而死,不肯随便侥幸地活着,因而把牺牲性命看成回家那样自然,这又是品德好的人当中尤其难得的人。

在唐太宗即位后的第六年,审查了判处杀头的三百多名死囚,下令释放他们回家,约定时间让他们到时候自己归来接受死刑。这是拿品德好的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要求品德最坏的人一定要做到。那些罪犯到了期限,终于自动归来,没有一个超过期限的。这是品德好的人难以做到的事,却成为品德不好的人容易做到的事,这难道合乎人之常情吗?有的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品德极坏的人了。(但是,)等到施行恩德来对待他,可以使他转化成为品德好的人。因为恩德能深入人心,并迅速地改变人的行为,就有这样的例子了。

我说:唐太宗之所以做这件事,正是为了追求这种以德服人的好名气呀。然而怎么知道唐太宗在释放死囚的时候,没有想到他们一定会回来希望赦免,所以释放他们的呢?又怎么知道死囚们在被释放回去的时候,没有想到他们只要自动归案就必定获得赦免,所以又归来的呢?如果是唐太宗料到死囚们一定会归来才释放他们,这就是上面窥测下面的心情;如果是死囚们料到唐太宗一定会赦免他们才又归来,这就是下面窥测上面的心思。我只看到上面和下面互相窥测来凑成这种美名,哪儿有所谓施舍恩德的皇帝和那知道信义的罪犯呢?否则(不这样说/换句话说),唐太宗对全国人民施行恩德,到这时已有六年了,尚且不能使品德坏的人不干最坏的事,不犯最大的罪;却用一个短时间的恩德,就能使罪犯们视死如归,而且坚守了信用和道义。这又是讲不通的论调呀。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做才对呢?我说:释放一批死囚,如果他们到期归来,就杀掉他们,不要赦免。然后再释放一批死囚,如果他们又归来,那就可以知道确实是被恩德感召的了。然而,这是肯定没有的事情。至于释放后能归来就赦免他们,可以偶尔这样做一次。假如一再这样做,那么杀人的都可以不偿命了,这能作为治天下的正常法制吗?不能推行正常的法制,难道是圣人的法制吗?因此,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法制,一定要以人情为根本,不标榜特殊来显示高明,也不违背人情来追求名誉。

语言运用.请以“典丽的词句”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

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于多少典丽的词句,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典丽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目要求以“典丽的诗句”开头重新组合句子,对原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对前一个分句进行重新组合。所以转换时应把“典丽的词句”和“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作为并列意义放在一起,这样,只要将原文段的前两个分句进行倒置,适当调整个别词语就行了。

答案:典丽的词语、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用得多并不意味着散文就美,散文的美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假如你给三年级小学生讲述下面一段文字画线部分的内容,请根据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重新对其进行表述。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字。

在以课业负担重闻名的中国,孩子们鲜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一项针对中美儿童的阅读调查称: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童晚了4年,阅读量仅及美国儿童的1/6。功利性阅读,正在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品位,甚至造成他们对读书的反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给三年级的小学生讲述画线部分的内容,一定把“独立阅读”“阅读量”等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形象的语言;二要把书面语言转换成口头语言;三要注意语气的亲切。

答案:如果我们中国小朋友10岁不需要老师或者父母指导,自己能读懂课外书,那么美国小朋友6岁就做到了这一点;如果我们中国小朋友一年读1本课外书,那么美国小朋友一年就读了6本。

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更多信息精品学习网将第一时间为广大考生提供,预祝各位考生报考到心仪的大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