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2016年高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编辑:

2015-11-22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无 言 之 美

(1)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这段赞美无言的话,应怎样去理解呢?

(3)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4)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此外像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

(5)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欲生。譬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6)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节选,有删改)

7. 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 三缄其口。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 “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的情绪意旨。

C. 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 作者认为孔子的“逝者如斯乎”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值得玩味多了。

9.对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达到含蓄深远的效果,即使语言能完整表达意义,创作者也不会采用尽量表现。

B. 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总是无法充分完整。

C. 文学创作者用语言来表现意旨,而人们却往往在语言之外获得另外的一些信息。

D. 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整而多变的情绪意旨。

三、(9分,每小题3分)

(一) (3分)

10.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A.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B.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C.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D.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6分,每小题3分)

书剑侠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祯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云。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④,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选自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

[注]①结束:装束,打扮。急装:为便于行动,衣服装束得很紧。②朱封:用红笔书写的封条。鐍(jué):锁钥,此处作动词用。山门:寺庙门。③蒲团:草垫子。趺(fū)坐:盘腿而坐。④行缠:绑腿布,古代男女都用。

1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倏闻呼门声甚厉。                     倏:突然

B、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     导:向导

C、罗拜谢云                             罗:围绕

D、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               逆旅 :旅店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