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两市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联考试卷(含答案)

编辑:

2016-01-29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1分)

韩 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

【注】当年:壮年。 息机:息灭机心。

(1)诗中作者言“愁”,有哪些具体缘由?(4分)

▲ ▲

(2)请简析本诗颔联运用的手法及其妙处。(4分)

▲ ▲

(3)诗的尾联表达了样的?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2)(3)(4)(5)(6)(7)

(8)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5题。

芥子之中的灯李敬泽 ▲ ▲

13. 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2分)

▲ ▲

(2)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在点一盏灯。(2分)

▲ ▲

14.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村庄文化之灯次第熄灭的原因。(6分)

▲ ▲

15. 结合全文内容,探究题目“芥子之中的灯”的意蕴。(6分)

▲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延续诗词的文脉

胡妍妍

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和“化”。中华民族文脉绵延,我们于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辩证。反叛的、变革的、创新的一派,实际上并未脱离传统的静水流深的给养,反过来,它的反叛、变革与创新又被巨大的传统所吸纳、包容,成为传统的新质。一部中华诗词史,几乎就是这样不断裹挟着前进的历史,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因变迁而耗损,却能从一切创造性的变革中增益光辉。

②这样的一条诗词文脉,对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是迟早要回溯,迟早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打出来的历史存在;对普通人来说,却是悄然涵养一生,“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场。文学艺术从来不只是外在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赋予,人们读诗、谈诗、教孩子背诗,并不只是为了寻章摘句、舞文弄墨,很多时候是在借诗词出入经史、概括情事、教化人伦。从少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到暮年的“却道天凉好个秋”,古典诗词曾经内化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之中,随人生境遇而远近隐显,有时像是亲切、顺手的乡物家什,张口即来,有时又像是一个隐秘而顽固的文化磁场——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被残破斑驳的碑刻中一句清雅隽蔚的诗文击中,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这就是文化的认同,它清晰地让你看到自己迢递以系的传统。

③延续诗词的文脉,除却孜孜不倦的训诂考据,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日常的亲切可感的阅读。诗是“采风”的产物,口耳相传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温润徐徐。而今,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越来越远,我们正在失落那种生活在“无意的浸淫里”的日子。朱自清说:“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己也得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己的情感。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欣赏起来得设身处地,替人着想,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节制自己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

④在诗教陶冶之中,是现实向诗意看齐,是人在模仿诗而不是相反。经由读古典诗词,人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思乡怀人、历史咏古,无关乎己却又让自己反复感念,同理心将我提升到一个超越了“我”的地方,从而能更开阔地看待历史,也能更历史地看待此间的世界。这也是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始可与言诗已矣”的道理所在。你得能举一反三,能同情同理,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此才能一起谈论诗。这是诗的门槛,也是诗的情怀。对现代人心灵上的脂肪来说,是需要吹一吹这来自古典的清瘦的风了。

(选自《 人民日报 》,有删改)

16. 第二段“乡物家什”“文化磁场”分别体现了古典诗词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 ▲

17. 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 ▲

18. 根据文意,简要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内涵。(6分)

▲ ▲

七、作文(70分)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

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 晏子名 ▲ ,是春秋时期齐国人。(1分)

22. 柳宗元认为《晏子春秋 ▲ ▲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