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5-20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小编准备了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形象专练,希望你喜欢。
1. [2013•绵阳二诊]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书
于 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读书人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描绘了以书为友,勤于读书,自得其乐,高雅不俗的读书人形象。
诗歌助读: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2. [2013•西安中学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⑤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词 下片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字,王粲有《从军行》五首。《乐 府 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刻画了一个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词人形象。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词人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词人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词人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诗歌助读:“暮雨初收”几句写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使人感到清冷。这是傍晚泊船的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至“几许渔人飞短艇”始,词境由静态变为动态,“尽载灯火”四字点出渔舟夜归,反衬整个环境的静寂;“飞短艇”的“飞”字表现出渔人的喜悦心情,反衬出外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遣行客”三句表达了词人的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行役生活的追求。过片几句,从烟、波、山着笔,言简意丰,最是传神。写的是词人一早醒来,见船沿桐江再向前行,美丽景色使忧愁一扫而光。“鹭飞鱼跃”,写江上环境之清幽和生物的自适情趣,从而引发词人对游宦生活的厌倦情绪。“游宦”二句,情绪一抑,兴起哀叹。
3. [2013•深圳二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宋】 蒋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①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②,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①从他:听任他。②檐牙:高高翘起的屋角。
词中的说话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形象:①性格温和(可结合“折则从他折去”具体分析);②善良(可结合“折则从他折去”“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具体分析);③细心(可结合“是谁来折花”“知折去、向谁家”具体分析);④爱美(可结合“须插向、鬓边斜”等具体分析。(答出 其中两点即可)
诗歌助读: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令。这首词是通过心理活动来反映另一个人的行动的。看到有个人影映在纱窗上,她想:是谁到自家的院子里来折花?如果想折,就要让折花人好好折去。继而提出问题:这人是哪家人?要把折到的花带哪里去?接着说,家中的花,要数檐牙的树干高处的最好,折花时要掐得高一些,免得伤了花,并悄悄叮嘱折花人,把花斜插在鬓角边。好花被折,主人公不走出闺房加以劝阻,只在房中轻轻告知,性格温和、善良、爱美的大家闺秀形象跃然纸上。词以散文化的特写,点出生活情景。描写人物的心理较为含蓄,用词不精雕细琢,而崇尚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4. [2013•马鞍山二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大德歌•夏
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本曲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答案:小令刻画了一位独守闺中而思念情人,爱怨交加、形容憔悴的女子形象。女子因情人远在天涯而孤独寂寞,思念之情难以排遣,因相思而心生猜疑抱怨,以致身体瘦弱。
诗歌助读:本曲前三句,写抒情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抱怨之情,意思是:我那心爱的人呀,远在天涯,你怎么在外贪恋新欢,偏偏不愿回家呢!“偏”,把少妇爱极而怨深的感情描写得淋漓尽致。“绿杨堪系马”,一语双关,即点明夏日的时令,又比喻滞留异地、拈花惹草的负心郎。其实,远方的情人未必如她猜测一般,而这种多虑的猜测恰恰表现了少妇的情深爱笃。接下来两句,表现了少妇万般慵懒、无所事事,只有一次次面对清风倾吐自己对远人的情思。进一步刻画了少妇对远人的思念之情。“蛾眉”句,使用张敞画眉的典故,表现对夫妻恩爱生活的回味和渴望。最后一句中的“羞”字, 表现了少妇戴花与体貌不相称的自我解嘲,又表现了戴花无人欣赏的寂寞。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这首诗的颔联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答案:从“新著雨”“欲开时”两方面来写的。特点:海棠花蕾刚着雨珠含苞欲放,色泽艳丽,娇娆而妩媚。
诗歌助读:大地春回,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尘垢洗尽,花色格外光洁鲜妍。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诗情画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颈联诗人又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尾联写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流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抚弄而产生了艳羡之情,简直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从艺术家对海棠的审美活动中突出花之美与魅力,用的是一种推开一层、由对面写来的旁衬手法。这种手法从虚处见实,虚实相生,空灵传神,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真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
6. [2013•福建省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树①
【金】元好问
老树高留叶,寒藤细作花。
沙平时泊雁,野迥已攒鸦。
旅食②秋看尽,行吟日又斜。
干戈正飘忽,不用苦回家。
注:①元好问为躲避战乱而移居河南,不久蒙古军队入侵河南,他因而又辗转漂泊,该诗写于此间。②旅食:客居异乡的生活。
请简要赏析首联所营造的意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答案:示例一:深秋时节,几片残叶留存在老树树梢上,细小的花开在寒藤上,营造出一种萧索、悲凉的意境。
示例二:深秋时节,本应是树叶飘落,鲜花凋零,而老树却犹有残叶,寒藤还开着细小的花,营造出深秋尚有一线生机的意境。(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诗歌助读:诗人借深秋时节老树寒藤的寥落萧索,寄托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们遭受灾难的同情。首联写深秋时节,几片树叶残存于老树上,细小的花开在寒藤上,营造出一种萧索、悲凉的意境,将诗人带进无限的怅惘之中 。中间两联,诗人将视线投向广阔的远方,只见平整的沙洲上有大雁停留,旷野上乌鸦聚集,“雁”与“鸦”两个意象触发了诗人孤旅漂泊的愁绪,诗人因战事漂泊而蕴藏的思乡之情进一步发酵。当秋天过尽,边行走边吟唱间天色已晚,诗人这时更觉家的温暖。尾联为反语,说不回,实际是无限思回,希望战事能尽早结束,让 自己早日归乡,更加表现出诗人内心无比的悲凉。
7. [2013•乌鲁木齐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忆少年•别历下
晁补之
无穷官柳①,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②园林溪绀碧③。算重来、 尽成陈迹。刘郎④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注:①官柳:官道上的柳树。②罨画:色彩鲜明的画。③绀碧:稍红的青碧色。④刘郎: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诗句。
“罨画园林溪绀碧”一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内容的能力。
答案 :“ 罨画园林溪绀碧”一句描绘了历城园林溪水如画般美好的春景图。
在词中借如画的风景表达了词人在离别之时对历城留恋的心情。
诗歌助读: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谪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告别历城时的抒怀之作。上片写离别的情景。起首以三个“无”字的排比句,描写船载行客远去的情景,表现未见意中人相送的落寞惆怅之情。用“官柳”的冷漠、“画舸”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抒发“无根”的感受,写尽漂泊孤零、宦途艰难之状。“南山”二句,先写南山的有情,再写城墙的阻隔,点出题旨——意中人没有前来相送。有情之物与 无情之人的对比,鲜明而强烈。下片写对历城风光的眷恋和设想他日重来将会是物是人非,表达感伤迟暮之意。“罨画”句写历城的美景。“算重来”两句,是词人对人事变迁的预想,满含哀叹。“刘郎”两句用典,刘郎的鬓发都这样斑白,更何况是娇嫩的桃花颜色。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形象专练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