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6-04
语文对于各科来讲是各科的基础。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语文文学作品专题测试,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卷)
星 空
①星星对我展现一种人格化的亲近姿态,是在达里湖畔的一个夜晚。
②达里湖形似一牛肩胛骨,位于克什克腾草原的西北边缘。我们到达之时已届仲秋,湖边遍生红草,像一堆堆暗燃的炭火。驱逐已经逼入肌肤的寒意。达里湖在蓝得刺眼的天空下悠然映出远山的倒影。在人迹罕至的蒙古高原,此湖安闲丰腴,像赋闲的天神。远眺湖面,鸥鸟起伏,浪挽涟漪,无意中领会到达里湖的女性化气息。难怪当地有传说,把湖神称“达丽娘娘”。
③看达里湖,你要调动好精神,一口气把它看够,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心若一软,贪图眼福回头再看一眼,就难免又看上半天。所谓“流连忘返”,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到了什么呢?无非湖光山色,它如亘古不移又似瞬息万变。造化和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人之手下无论多么巧妙的制品,刺绣也罢,园林也罢,总是极尽复杂,然而观者一目了然;自然展示的是单纯、浑然,给A.v2欣赏不尽和欲进一步了解却又无奈的景象。譬如看达里湖的蓝,令人惊羡,宛如在蓝中还有什么更美的东西。
④入夜,我们几个不怕冷的蒙古族汉子决意在湖畔的蒙古包下榻,蒙古包的样式设施均好,十多个人盖着被子和大衣挤在一起,在烛光下讲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午夜我外出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得说不出话来。
⑤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它们好像在蒙古包外等候了多时。在这里看星星,星星们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脑后。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悟《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在这里看到,天原本就是个硕大的圆形屋顶,很低很矮,始终伏在人的脚底下,好像一抬脚,哪里都可以去得。
⑥站在夜风中的达里湖畔,脚下是地,遥遥与地相接的远方就是天了,因为那儿星斗闪烁。在草原看星星,无须仰头,可如观壁画一般平视。李白诗云“云傍马头生”,不是虚言。在这里,星星会像铃铛一样系在马鬃旁。以往看星星,觉得它们清冷遥远。而这里的星群太生动了,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这里的星星多得很,它们拥挤嬉笑,它们矜持沉思。
⑦有位诗人将星星亲昵地称做“星子”,我看到的真是一群有灵性的星子。星子们,你们是别在哪一位酒醉的天神衣襟上的徽章呢?这位天神一定是英雄,不然怎么会拥有你们这些精灵?
1.综观全文,请找出与文章开头“星星对我展现一种人格化的亲近姿态”相呼应的一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说到“造化和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指出“造化”不同于“人工”之处。(不超过18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星空”为题,却花很多篇幅描写达里湖,对其用意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达里湖实在太美了,以致作者忍不住“贪图眼福”而“流连忘返”。
B.作者以达里湖美丽动人的景色反衬出湖畔星空惊人的美。
C.由观赏达里湖而领略了自然美的真谛,为下文写星空之美作铺垫。
D.满天繁星在平静的达里湖湖面的倒影,使草原星空显得更加美丽。
4.文章在艺术上除了气象博大之外,还有神话色彩,下列没有神话色彩的一项是( )
A.星子们,你们是别在哪一位酒醉的天神衣襟上的徽章呢?
B.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
C.难怪当地有传说,把湖神称“达丽娘娘”。
D.在人迹罕至的蒙古高原,此湖安闲丰腴,像赋闲的天神。
5.第⑥段说在达里湖畔看星星没有以往那种“清冷遥远”的感觉,原因是什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
答案与精析
1.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它们好像在蒙古包外等候了多时。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三句任选一句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能级为c。题干所给开头一句是全文的总领句,特别要注意其中“亲近姿态”。所谓“相呼应”是指与这种人格化的“亲近姿态”相呼应。懂得这一点便可找出“相呼应”的句子。
2.单纯、浑然,给人以欣赏不尽的景象。
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能级为c。原文第③段中,以“造化和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为领起句,下面分号前说“人工”,分号后说“造化”即“自然”。这样分析,答案显然。
3.c本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级为E。文章开头点明作者对星星的“亲近姿态”的感悟是在“达里湖畔的一个夜晚”。以下两段描写达里湖之美,而后在第④段的末尾写道:“午夜我外出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得说不出话来。”这“景象”就是下文所写满天星星;“惊呆得说不出话来”,那是因为星空之美。A项就事论事,没有说出写湖之美的意图;B项“反衬”之说不恰当;D项所谓满天繁星在湖面的“倒影”如何,不是从作品实际出发,而是想当然。所以答案只能是C。
4.B本题考查辨析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称星子是别在酒醉的天神衣襟上的徽章,C项介绍关于湖神的传说,D项说湖像赋闲的天神,都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而B项是写“你”在夜间看星星产生的一种感觉,一种真实的感觉,故不具有神话色彩。
5.①在草原和湖畔能平视星空,似与繁星很靠近。②在湖畔见星星很有灵性,活泼而友善。(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能级为E。原文第⑥段主要写现在夜晚湖畔看星星的感觉,而“以往”看星星觉得它们“清冷遥远”。现在既不清冷,也不遥远,“像铃铛一样系在马鬃旁”一样近,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生动”“拥挤”“嬉笑”“沉思”“矜持”,很有灵性。弄清前后句与“以往看星星……”一句的关系,“原因”就能找到。
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乡土情结
柯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他育他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薄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172
1.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入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
答案与精析
1.答案为: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此题答案可以从文章第二段中的“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他育他的乡土”“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这些话中分析出作者难忘的、难舍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烙印”)。
2.答案为:主要有两种情况: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家门。
3.答案为: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首先要能从文章第一段中找出“乡土情结”的定义:“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能提炼出海外游子与乡土情结关系的几点交叉:一是离开故乡的“时间因素”,一是海外的“空间阻隔”,一是对故乡思恋感情的“久而弥笃”。这就是答案中的第二点,也是最简单的一点。答案所给出的一、三两点实际上就是一点,即深化主题,扩展内涵,结尾照应全文,这是一般思乡散文的特点,学生应能容易答出,只不过可能将两点合二为一。
4.答案为:A、c。从文章“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强调人的成长道路在变且不好预测,惟一不变的是“思乡”,可是B项中却说“童年的烙印”,决定自己的方向,与文章观点卓好相反。D项中的“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是旧典,但并无新意,因为这句话自古以来一直都是表达?乡土情结’’的典型用语。E项错在“生动具体、细致入微”,最后一段全文文旨升华,以概括性的语言作全文的结语,而不是什么“生动具体、细致入微”。排除B、D、E三项,答案应为A、C。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语文文学作品专题测试,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