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作文

2016年高考作文预测题及范文:“知”而后“止”

编辑:sx_liujy

2016-03-27

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精品学习网整理了2016年高考作文预测题,希望对大家提高成绩有帮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弘一大师 (李叔同)写过一幅字,只有“知止”二字。对“知止”二字的意思,学者们有以下不同的解读:

甲: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

乙:老子《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 意思是,知止就不会落入危险。知止,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

丙:知止,就是明白自身能力无论多强,都是有限的,从而促使自己谦逊待人;知止,就是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从而促使自己珍惜光阴。

丁:知止,就是在忙碌中要懂得稍作停歇,想想自己珍惜的是什么,想想自己丢失了什么,或者,就看看沿途的风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套作,不抄袭。

【作文参考立意】

①崇尚并追求至善,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止于至善。

②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

③明白自身能力有限,谦逊待人。

④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珍惜光阴。

⑤在忙碌中要懂得稍作停歇,想想自己珍惜的是什么,想想自己丢失了什么,或者,就看看沿途的风景。

【优秀作文】

“知”而后“止”①(标题即主题,宜将关键词镶进题目中)

生当“知止”。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所以弘一法师有墨宝仅二字:知止。我则认为,“知”而后“止”。(简练入题,明确提出观点)

“知止”,意即“知道止步”。生途漫漫,波诡云谲,凶险暗藏。有时,往前多走半步,便坠悬崖刀丛。而知止者,却能知晓这人生中不可逾越的界限,适时止步,远离祸害。故而老子于《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圣哲之谕,焉可不听?(厘清概念,解读“知止”之含义,即“是什么”。在论述“是什么”的同时,也解答了“为什么”)

只是,世上知“知止”之理者多,真能行“知止”者少。我们举目所望的,多乃“不知止”之人事。徐才厚、周永康、薄熙来、万庆良之流,可谓位高权重矣,然而他们不知止,违法而行,终致身败名裂,万古传臭。又如我们的某些政府官员,明知一些工程项目严重污染环境,却不知止,依然积极引进以为自己的“政绩”“加分”。这些“不知止”者,皆非愚昧之族。可是,他们为何不知止呢?(转而论世多“不知止”之人事,引发思考)

我想,皆因他们“不知”,故而“不止”。(提出自己对“不知止”成因的见解)

“知”,非简单之“知道”意。古汉语中,“知”通“智”,即“智明”之义。智明,故而理智明晓,知事有利害,晓有当止处,以是而能“知止”。“不知”者,虽知事有利害,有当止处,然而他们非智明之士,知事有利害而只见利甚却不见害更甚。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利令智昏”了。智既已昏,则无从判断何处当止,故而逾越界限,跨步成祸。这种事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周永康们、某些官员们,正是“利令智昏”,失去了“智”,所以“不知止”,终于祸害国家与自身。我们一些轻易上诈骗伎俩当的普通百姓,也常是因“利令智昏”,“不知止”而遭受祸害。(剖析为什么“不知故而不止”)

由此可知,世上“不知止”的人事,常是因“利令智昏”,失了智明,致以“不知止”。故而,依我之见,欲要人“知止”,则人必先“知”,然后才能“止”。(总结上文观点,进而提出解决之道:先“知”而后“止”)

范蠡助勾践灭夫差,功高盖世。然而他深知勾践乃“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者,因此他在富贵利禄面前理智止步,携西施而泛江海,悠游人世。他写信给朋友文种,劝他“知止”。文种不听,终为勾践逼杀。范蠡、文种一“知”而“止”,一“不知”而“不止”,结果死生异路,令千古嗟叹。(以范蠡、文种例论证“先知而后止”之观点)

文种亦世间罕遇之彦俊,而卒以伏剑亡,其见功名富贵之利甚而不省其害更甚,于是失“知”而不能“止”,确是取祸之道。由此亦可知,欲使人“知”,则不仅要使人接受文明之教育,以明知人生各种不可逾越之界限,更要使人深晓其似“利”而实“害”之本质,方能在“利”面前保持理智,而后方能“止”。(再析文种例,更进一步提出解决之道:一在文明教育以明不可逾越之界限,二在使人深晓其似“利”而实“害”之本质。这其实也是对第五段论证的回应)

视当世大局,自取祸乱者,多由“不知止”而起。日本、菲律宾只见“联美抗中”之“利”而不顾其“害”,故而对美国之献媚、对中国之挑衅皆“不知止”。这种“见利忘害”的赌徒心态,正是极不智之典型表现。(联系现实,批评日本、菲律宾的不知止。这段可要可不要,它不影响文章的论证与结构的完整。但它又不是单纯的凑字数,因为它确实有轻灵与轻微递进的作用。而我的真实意图是再深论一步,指出许多“不知止”的行为是缘于非理性的赌徒心理,进而指出要“知止”,必须克服这种相信侥幸的赌徒心理。不过,所限于此次考试作文纸仅有1000字格,不能依此深论了。但若以高考1100余或1200字格的作文纸,是能容纳得下这部分内容的)

生当“知止”。劝君“知”而后“止”。(呼应文首,回扣主题)

2016年高考作文预测题及范文:“知”而后“止”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语文作文栏目。

相关链接

最新2016年高考作文预测题:留痕世间  

盘点2016最新高考作文励志故事素材分享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