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政策

解读新高考政策给教师职业生涯等带来新挑战(钟秉林)

编辑:

2016-08-06

实行选课制、走班制、分层教学后,在教学组织上会出现既存在行政班,又存在因选课而形成了不同教学班的情况。比如上海的“6选3”有20种组合,浙江的“7选3”有35种组合,这么多种选择,这么多教学班,课堂教学应该如何组织、平稳运转?教学班与行政班的关系如何处理,原来以固定班为基础的行政教室如何舍取?教师如何配备,班主任工作的立足点在哪儿?我们相信高中学校校长、教师的智慧,他们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六个挑战是对学校人力和物质资源配置的挑战

一方面,要盘活存量,发挥现有资源使用效率。比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电脑排课与人工干预相结合,充分发挥现有教室资源的使用效益。又如,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不同学校学生选课情况不同,在教师学科结构上会出现失衡或“潮汐”现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协调,在同一个学区或地区内,教师进行必要的流动,尝试教师走校教学等。还有绩效工资的发放问题。

现在高中教师的工作量都是固定的,绩效工资很好计算,但实行选课走班后,一学年甚至一学期内的不同阶段,选课人数和教学班都可能发生变化,那么绩效工资如何发放?

另一方面,要规划增量,扩大教育资源投人。比如,选课走班会造成学校目前的教室、实验室资源不足和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新建教室和实验室,增加必要的教师编制,为学校适应高考改革的新挑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问题:到2016年5月底,已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出台高考改革方案,虽然各地高考新政略有不同,但改革方向大体一致。这次高考改革对于促进高中与大学综合改革有什么意义?

钟秉林

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契机

这个问题与高考有关,但要跳出高考来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大学综合的文化氛围、优良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学科专业等良好条件对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专业人才十分重要。但培养创新人才绝不仅仅是大学的事。一个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兴趣,打下的知识基础,形成的综合素质,对他在大学深造,以及工作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性与基础性作用。

所以,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创新人才应该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但能不能成为创新人才,关键是在工作中能不能取得创新业绩。大学生走上社会后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以及所在单位的小环境,是不是比较优化,是不是比较宽容,也是他们能不能脱颖而出成为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中小学校、高等学校、社会、用人单位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契机。

高中需探索学生综合评价标准和体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考看起来是高等教育的事,但实际上远远超出了高等教育的范围。从浙江、上海的试点情况来看,首先高度关注并且开始积极探索的是高中学校。高考改革的基本目标很明确,促进公平、科学选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权。比如一年两考、分类考试、自选三科、增加春季高考等;二是扩大高校的自主权。通过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与多元录取机制,增加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未来的高考应该是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政府则起到宏观调控、保证公平的作用。

从人才选拔标准看,学生综合评价标准和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高中与大学一起研讨和探索。比如,综合评价是这次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测评档案应当真实可靠、可以比较,不能干校一面、万人一面,要通过证据、事实和数据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这需要高中学校下功夫;如何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则需要高校认真研究,探索科学可行的办法。

另外,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后,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等与过去相比会发生改变,给大学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需要与高中配套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这个角度上说,高考改革的确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问题:关于高中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方面,国际上有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优秀经验?

标签:高考政策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