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专业解读 > 专业选择

多数高校医学院投档线下降

编辑:sx_wangha

2015-07-26

2015年的高考录取临近尾声。据媒体报道,在广东、河南、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市,许多知名医科类大学和综合性大 学的医学院投档线,如前期的A股市场一般,纷纷遭遇大幅下跌。例如,在江苏,复旦大学医学院2015年投档线为344分,较2014年直降58分,几乎贴 近一本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投档线从2014年的394分降至352分;首都医科大学2014年投档线是367,而2014年的分数线只有344分。

有人调侃,2015年报考医学院相当于抄底股市了。不少媒体亦忧心指出,医科招生遇冷,“学霸”们已不愿学医。更加悲观者甚至认为,未来只有“差生”才会去当医生帮我们看病了。

曾经备受追捧的医科真的已经不被考生青睐了吗?一直备受尊重的医生职业真的不再被钦羡了吗?

笔者认为,仅从媒体报道的部分省市医科高校或医科专业投档线大幅下跌的现象,就得出“医科招生遇冷”的结论, 是有欠严谨的。高考招生录取按照特定程序进行,每个学校和专业当年的投档线多少,由许多原因决定,其中不乏偶然性因素。例如,当该校去年投档线过 高,2015年考生报考时就可能心存顾虑,担心考不上而不敢报,反而导致名校名专业投档线降低。又如,招生信息不对称可能对考生心理造成误导。东南大学招 办老师近日对媒体表示,其临床医学专业2015年将7年学制改成8年,很多考生以为多读一年书不好而犹豫不敢报考,“但实际上8年制更规范化,毕业时还能 多拿一个住院医师的执照”。

因此,要研究医科招生情况和趋势,必须综合全国各省市和各高校多年连续的招生数据统计分析。仅凭部分学校和省 市一年的报考人数和投档线就作出“遇冷”结论,未免有些轻率。一旦形成舆论引导效应,对医科招生产生负面影响,误导社会,那善意的“担忧”就变成真实的 “罪过”了。

虽然有欠严谨,但不得不承认,“医科招生遇冷”声音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这种悲观的情绪在医生等群体中蔓延,有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近几年我国医患关系遭遇了空前的紧张状态。救死扶伤,医生本是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受社会尊敬的职业群体。但在 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为普通百姓诟病。在很多人眼里,医生成为收红包、拿回扣的利益代表,不是给病人开非必须的高价药,就是让患者动辄把所有仪器 都检查一遍。而一旦出现医疗事故,一些过激的患者就容易把不满用激进方式发泄出来,砍医生等暴力新闻屡闻不鲜,一些无辜的医生则甚至要穿防弹衣、戴钢盔去 看门诊,医院需要派武警去维持秩序,这不能不说是全社会的悲哀。

医患矛盾加深的背后,则是我国医疗改革长年的徘徊不前。公立医院僵化的行政管理体制,令医生的人事管理和薪酬 制度跟市场经济体制不匹配。医生的人力、技术和服务定价被低估,部分滋生了以药养医等腐败现象。而社会资本办医缺乏配套措施,亦难寻生存土壤。扭曲的体制 之下,一部分医生受利益驱动而钻政策的空子,损伤了医生职业尊严,激化了医患矛盾,也令医生这份原本高贵的职业被拉下了道德圣坛。

不少人认为,“医患矛盾加深令医科招生遇冷”,这个因果结论的确过于简单粗暴。但无可否认,一份职业的社会地 位和尊严、薪酬水平,在其对口专业高考招生时具有的重大影响力。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2015天报考医科专业的学子,明日即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因此,医科 学生的招生质量,对社会而言确实关系重大。给予医生职业应有的尊严和合理的薪酬,铲除医疗腐败的土壤,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医学专业,已是医改必须承担起 的“不能再拖之重”。

标签:专业选择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