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专业解读 > 专业介绍

高考热门专业-哲学类专业介绍及深度解析

来源:互联网 编辑:zhangf

2011-06-15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包含了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和社会的有力工具和武器,是人们生活中精神武器。

哲学是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认识,因此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而科学是可重复的客观规律,因此哲学包括科学。在主观哲学中,一种是站在特定角度,可验证的主观真理(如果论述所处角度,就成为科学);另一种是从未验证,却认为对的,这里包括宗教和迷信。

学习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学习哲学的目的:

对于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来说,学哲学本身就是学哲学的目的。即为哲学而哲学。生存就是为了哲学研究。人生的一切意义就在于哲学研究。

对于非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人而言,学哲学的目的是:挖掘、构造、强化和改造人的思想(自我的和他/她人的);规范和批判人的思维方法,进而养成高效的思维习惯;指导、反思和检验人的具体思考和实践行为,进而达到个体和社会的自我否定、主客统一,实现个人的有效实践、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命的延续。

学习哲学的三个必要前提:

一、明确哲学的意义——哲学是人生的意义之源,学哲学能让人懂得人生的来龙去脉;系统地学哲学,人的智慧就能呈几何级数增长;能在哲学上有所成就的人必然青史留名,并往往长寿。

二、拥有自我批评、闻过则喜、知错能改、纳谏如流的操养、勇气和习惯。

三、有一定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积累。一般高中文化是基础。

学习哲学的方法:

简言之,就是用兴趣引导阅读,用思辨形成体系,用实践检验学习。

一、培养兴趣。长期、间断性地刺激对哲学的爱好之情——说白了就是不停地问为什么,并为此而感到喜悦。

二、反复阅读。阅读原著、评论、总论等各种哲学类书籍,可以从哲学故事、哲学史、哲学人物传记等大众读物读起,这样利于兴趣的积累,先凭兴趣翻阅,然后由翻阅扩展为泛读,再然后是精读感兴趣的某类哲学著作和该哲学的哲学史,最后是全面系统地阅读各流派哲学著作和哲学史。阅读中肯定会发现并提出问题,不一定要立刻解决(有些也不用解决),要保持这种发问的心态——这是不断、反复阅读的内在动力。

三、思辨。先试着自己回答问题,再参看书中的回答,在比较中不断修正结论。这时你已经有了一定哲学基础,就有必要寻找志同道合的哲学爱好者和专业哲学研究者——大学里哲学系的学生、老师,向他/她们请教问题、互相探讨。一定要本着求知的态度友好地交流,展开不针对个人人格的讨论和辩论,放弃狭隘的立场,取而代之的是求真知、求真理的态度。这一阶段一定要思辨,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复习已有知识、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不断地重新肯定自我。有条件的话去上哲学专业课,系统地学习某一流派哲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四、实践。联系身边实际,进行主客统一的实践活动,检验学习本身。哲学脱离了实践便失去了其自身。其实学哲学不可能不用哲学的。但要有意识地检验自己的知行是否统一。仍然保持爱问为什么的习惯,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导。

哲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哲学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理论研究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历史,以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受到中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线索的系统教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

2.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

3.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

4.了解国内外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

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媒体、公司企业等部门从事行政、宣传、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就业前景:宗教学是一门以研究宗教普遍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为基本内容的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人文学科。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人文现象,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宗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佛教、道教等宗教势力深入民间,影响国人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宗教系统的影响力仍然非常大。所以宗教学专业毕业生仍有用武之地。学生毕业后主要到政府部门从事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或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教学科研,或活跃于新闻出版、文化交流等领域。在全球一体化进程突飞猛进、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宗教学专业的优势日益突出。首先,在国际交往方面,宗教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它对于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在对内的宣传部门,贯彻国家的宗教政策,维护信教群众的利益,也需要宗教学方面的人才。宗教现象的广泛存在决定了宗教学人才存在的重要意义。

相近专业: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

哲学的历史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著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着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标签:专业介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