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4
图1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据此回答32—34题。
32.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
33.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 )
A. ① B.② C.③ D.④
34.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读右图,完成35——40题:
35.当图中②城市所在区时为
6月27日7点时,北京时间应为( )
A.6月27日15时
B.6月27日14时
C.6月27日13时
D.6月27日12时
36.下表统计数据反映的气候类型是:(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2.5 20.1 18.5 16.2 14.6 12.3 11.4 13.4 14.7 15.3 17.8 20.1
水量(mm) 8 5 10 50 78 91 98 51 49 40 25 14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37. 图中四个城市中,其气候特点与上表统计数据相符的是 ( )
A.①城市 B.②城市 C.③城市 D.④城市
38.有关图中甲国的地形植被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小 B.境内草原面积广大
C.山脉分布在东南侧 D.沿海没有荒漠分布
39.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甲国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海域 ( )
A.领海范围为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为200海里
C.12海里领海不在专属经济区范围内 D.专属经济区的范围等于领海范围
40.甲国附近海域染污严重,其主要污染源是 ( )
A.海洋航线上的油轮 B.大陆架上的石油钻井
C.港口工业区的废弃物 D.被污染的陆地河水
41. 关于亚洲季风和季风气候的正确叙述是: ( )
① 形成季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 夏季风来自印度洋和大西洋
③ 各类季风气候的特点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④ 西南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是造成南亚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2. 热带草原气候区容易产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是: ( )
A. 终年高温,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B.干季降水少,蒸发量大
C. 湿季降水少,天气干热 D.干季时间长,湿季时间短或连续数年湿季降水偏少
读右图,回答43---45题
43.A点的地理坐标是( )
A.(10ºS,170ºE) B.(10ºN,170ºW)
C.(10ºN,170ºE) D.(10ºS,170ºW)
44.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点是( )
①A点 ②B点 ③C点 ④D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5. B点所处的时区是( )
A.西十二区 B.西十一区 C.东十二区 D.东十一区
第Ⅱ卷 综合题 (共55分)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写出图中数码①-⑧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
(2)对比①、②两地的气候特点:从降水分析:①地 ②地 。从气温分析:①地 _②地 。
(3)比较⑤、⑦两地气候的异同:相似点:全年气温 一年有明显的 两季;不同之点:⑦地的降水比⑤地 。
2.(12分)读某区域年均等温线图(图9),完成下列
要求。
(1)图中甲、乙两地的年均温差为 ;
两地间的南北距离约为 。甲地位于
半岛;乙地位于 半岛。(4分)
(2)简要说明影响图示地区等温线走向与分布的主
要因素。(4分)
(3)图中①为______海,②为_______海,两域之间
的海峡是_________,依据两海区表层海水的平均盐度
差异,①②之间表层海水的洋流的流向为_________。
(4分)
3.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 有关此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1分)
A.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C.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D.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2)、发生地震时当地地方时为 。(1分)
(3)、东南亚为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产区,其中产量在世界处第一位的是 ,最大的生产国是 。(2分)
(4)、东南亚的有色金属矿产储量丰富,其中最有名的有色金属矿产是 ,最大的生产国是 。(2分)
(5)、东南亚是世界著名石油产区,主要产油国是 。(1分)
(6)、受本次海啸袭击严重的印度东部沿海(图中字母C一带)农业发达,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1分)
(7)、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经常遭受飓风、海啸和风暴潮的袭击,请简要说明其自然原因 。人类可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4分)
标签:高二地理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