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10-19
(2)下列关于图中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正确叙述是( )
①乙图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 ②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③乙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
④出现乙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思维导图: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注释)
19、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区名称写在下面相应空格里。
A______,B______,C______。
(2)B区位于______以西,______山-______山-______山和______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______高原、______盆地和______盆地等地貌单元。
(3)下列城市,既位于B区,又是人口过百万的特大城市的是
A.乌鲁木齐 B.兰州
C.呼和浩特 D.包头
20、南非是非洲南部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超过5000万,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南非等高线地形图(图1)
材料二:“南非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商品值(图2)”及“南非对中国出口商品构成(图3)”(统计时间:2012年1-9月份)
(1)南非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平原面积狭窄,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2)奥兰治河上游流量季节变化______(大、小),下游流经________气候区,支流少、流量小。
(3)南非东岸的洋流按性质分,属于_______流,德班计划耗资约2000万美元,利用沿岸洋流发电,该项目的意义有_________。
(4)据材料二可知,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是_________,对中国出口商品中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_;南非对主要贸易伙伴普遍存在贸易逆差(即出口总值小于进口总值),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据统计,2011年有近200家中国企业到南非投资,说出南非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
21、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1~2题。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22、读图13和图14回答问题。(10分)
(1)指出图13地区居民点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说出图14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指出图13和图14两地区同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建议。
23、图A、图B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C、图D分别为图A、图B中M、N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A
图B
图C
图D
(1)比较M、N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4、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描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其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图示区域也是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
吉首市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中心,具有肩挑南北承接东西的区位优势。枝柳铁路纵贯南北,209、319国道在此交会。年降水量1 440.5毫米,日照1 382.5小时,无霜期285.8天。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吉首山川绮丽,风情独特。南连凤凰城,北接张家界,为湖南西部旅游黄金线的中心,已成为西南地区新兴的旅游热点。已探明该地有很高开发价值的磷、石灰石等矿藏50余种。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吉首市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10分)
25、 “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于是匈奴人定都于此,取名统万城。直到15个世纪前,它处于山环水绕之地,水草肥美,牛羊成群,地理环境相对优越。而现在则是荒漠连天,就像远去的楼兰古国,处于沙漠的掩埋之中。读统万城遗址分布图,回答问题。
(1)统万城遗址位于现________和________(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
(2)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统万城从繁荣到消亡主要是________(生态问题)危害的影响,简述该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6、读陕西省1月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和2006年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构成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陕西省1月平均气温-8°C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主要影响因素。
(2)结合材料,说明乱挖滥采矿产资源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3)针对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有人提出陕北地区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7、红碱淖(如图所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部,地处鄂尔多斯草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汇处,素有“大漠明珠”之美称,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水面面积达67平方公里。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小,湖水的PH值由原来的7.4-7.8上升到目前的9.0-9.4,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简析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及红碱淖面积减小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自古以来,甲地区农业发达,被誉为“塞上江南”。从秦汉时代,该地引水灌溉,盛产米粮,被誉为“新秦中”。元代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改造历代的灌溉渠道,形成纵横交错的灌溉系统。至今,该地仍留有“唐徕渠”“汉延渠”等名称。
(1)乙地区主要农作物类型为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区农业水源条件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两地区农业灌溉应采取的措施。
(4)分析该地区农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9、读“30°N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 ,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 ,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 。
(2)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 ,原因是 。
(3)当北京敲响2005 年元旦钟声时,甲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要求写出年、月、日、时,下同),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
(4)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列表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和主要不同特点。
30、读下面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其上游称南盘江。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已先后建成大化、盐滩、天生桥二级(低坝)、岩滩、天生桥一级(高坝)、白龙滩等6个电站。为华南、西南电网输入了巨大的优质电能,有效地改善了华南、西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并拉开了华南网“西电东送”的序幕。全流域装机容量最大、调节性能最好的关键性、控制性骨干枢纽——龙滩电站,主体工程也已正式开工建设,其规划装机总容量540万千瓦,龙滩水电站的建设,标志着红水河这一中国水能“富矿”的开发利用将步入高潮。
(1)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经济有何影响?
(3)在我国“西电东送”的总体规划中,红水河流域的水电主要输往________地区,对该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4)以红水河水电基地与山西能源基地为例,说明水电基地与煤炭能源基地在区位选择上的差异和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D
【解析】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注意治理的核心,则应为洪涝灾害的治理。
3、【答案】B A
【解析】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由图不难发现枯枝落叶源于植物体a,a的养分来自b土壤,d表示雨水淋溶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情况,c表示供给养分。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
4、【答案】C
【解析】
5、【答案】B
【解析】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
6、【答案】A
【解析】
7、【答案】B
【解析】
8、【答案】A C
【解析】
9、【答案】A
【解析】城市建设总是先选择地势低平的位置。
10、【答案】AD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了遥感的相关知识。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是应用遥感(RS)技术获得的。第2题,本题考查了遥感技术的应用。从火山喷发卫星影像上可以看出火山灰的状况,获得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速度、影响范围、此时段当地风向等。
11、【答案】B
【解析】掌握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测量当地的海拔高度,应该利用GPS技术;GPS能确定某地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C
【解析】土地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③④属于人为原因。①②属于自然原因,对荒漠化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不同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与应用范围的掌握情况。图甲为2000年该都市圈的人口密度,要应用GIS技术制作图乙该年的人口增长率,需要该都市圈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以便计算该年的人口增长率。
15、【答案】CD
【解析】第1题,制作电子地图需要用到GIS。第2题,③段轮船位置间隔大,说明水流速度快,溯源侵蚀作用为主。②段间隔较小,水流慢,侧蚀作用强。
16、【答案】A
标签:高二地理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