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jh
2014-09-01
2014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练习题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地理暑假作业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练习。并祝各位同学在暑假中过的快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读图(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回答1~2题。
1.甲、乙、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甲位于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
B.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乙、丙分别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2.当丙图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乙地盛行西北风
C.丙地盛行西北风 D.乙地高温多雨
解析: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方向相反,及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再结合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可判断甲、乙、丙分别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和北半球;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大陆东、西岸),可判断各地气候类型;丙图地区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而河流补给湖泊,所以丙图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为北半球冬季,而乙图地区为北半球中低纬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
答案:1.D 2.B
(2010·山东烟台)读以下左右两幅图,完成3~4题。
3.以下四幅气温和降水示意图与甲河流域气候特点相符的是( )
解析:甲河流域位于南半球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B图显示7月气温低但降水多,1月气温高且降水少,符合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特征。
答案:B
4.根据右图,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A.盛行西北风 B.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盛行西南风 D.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解析:图中显示河流两岸地下水水位较高,说明河水补给地下水,应该是流域处于汛期,即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影响而多雨,注意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北风。
答案:A
(2010·安徽)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回答5~6题。
5.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6.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由材料知:石英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且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所以火山活动对其影响不大。而北美西部荒漠有高大山脉阻挡。故推断其来自亚洲内陆荒漠地区。并由大气环流作用带至此地。
答案:5.C 6.A
7.(2010·广东)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
C.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
D.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
解析:无霜期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其长短和当地的气温相关。纬度高气温低易出现霜,海拔低气温高不易出现霜,阳坡光照强,温度高,不易出现霜,故A、B、C错误。低洼地易聚集冷空气,气温低易出现霜,故D正确。
答案:D
8.(2010·广东)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解析:影响河岸侵蚀的因素有:地转偏向力、河流弯曲、河岸的地质状况等,故A项不全面;河水最深处当在侵蚀最强处,不一定位于河床中心;水面宽度受流量影响,流量大水面宽,洪水期水量最大,水面最宽;河流流量一般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加,原因是下游汇入支流水量,若河流下游缺少支流汇入,且由于抽取河水将使下游流量减少。故C正确。
答案:C
(2009·安徽文综)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9~10题。
9.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注意审题,强调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从图中四条曲线可以看出1月曲线变化幅度最大,故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
答案:D
10.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a处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但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从而可以得出坡面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时,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那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坡度变大,坡面获得太阳辐射将增大,选项A正确。
答案:A
(2009·广东地理)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解析:该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这里的等值线为“等有效辐射”线。由图示不难读出,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均介于2600和2700之间,丙地小于1800。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
答案:C
1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地面辐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热,将其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射向地面的部分。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
答案:B
(2010·山东济宁5月)下图是某地由于热力作用而形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雷达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P、Q、M、N四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热力环流方向是:M→P→N→Q
B.N、Q表示高空
C.P点近地面受热,M点近地面冷却
D.P、N表示近地面
14.当P点所代表的气压中心长期控制我国时,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上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B.华北平原上的农民正在收割小麦
C.我国北方地区多风沙、扬沙天气
D.黄河流域进入主汛期,沿岸居民正在积极防洪抗险
解析:图中四点是由热力作用形成的高低压区域,有两点为近地面,另两点为高空,高空气压值应低于近地面,则PM为近地面,NQ为高空。P气压高于M,则P为高压中心,是由于空气冷缩下沉形成的,则M为受热而形成的近地面低压。
P为冷高压,则当其控制我国时,为我国的冬春季节,北方地区多风沙天气。此处易错判为副高,一定要注意副高不是由于热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13.B 14.C
下图所表示的区域正值1月份,读图回答15~17题。
15.此时控制阴影区域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西风带
解析:读图可知,此图阴影部分为地中海附近地区,1月份西风带控制该区域。
答案:D
16.下列有关阴影区内气候或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解析:该阴影区内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D
17.若此时有一艘轮船由大西洋进入两大陆之间的海域,则该船( )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顺风逆水
解析:1月份地中海附近地区盛行西南风,大西洋表层的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因此该轮船由大西洋进入地中海顺风顺水。
答案:A
(2010·北京海淀)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解析:图中海拔200米以下区域为常绿阔叶林,200至2000米高度区域为针阔混交林,海拔在2000米以上区域为针叶林,明显反映出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
答案:C
16.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解析: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在山脚下,是受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
答案:B
17.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解析:从山谷中出来的河流流量最大时,带下来的冲积物最多,则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根据图中显示的30°纬度、洋流流向及洋流位于大陆西岸等信息,调用中低纬度洋流分布知识,可判断该处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则7月为其雨季,河流流量较大。
答案:C
(2010·江苏淮安)下图是模拟洋流系统的一个实验装置,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4只风扇,且假定F1和F2表示大洋西侧。据此回答18~19题。
18.若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是( )
①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②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
③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④南大西洋中高纬洋流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分别在水中悬挂冰块和加热器以表示北半球的寒流和暖流,以下悬挂位置合理的是( )
①F3附近悬挂冰块,F2附近悬挂加热器 ②F2附近悬挂冰块,F3附近悬挂加热器 ③F4附近悬挂冰块,F1附近悬挂加热器 ④F1附近悬挂冰块,F4之间悬挂加热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组考查洋流成因与分布规律,以及洋流性质;以实验的方式出现,很有新意,能锻炼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东西两侧的风扇代表风向,即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表示南侧受西风影响、北侧受东风影响,而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就是受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作用形成的,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受信风和盛行西风作用形成,则形成的洋流可能为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或是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中高纬度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则若在F2附近悬挂冰块,F3附近悬挂加热器,即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则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度寒暖流分布;若在F4附近悬挂冰块,F1附近悬挂加热器,则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寒暖流分布。
答案:18.B 19.B
(2009·安徽文综)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完成20~21题。
20.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引起大气环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洋环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风向和洋流流向均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故D正确。
答案:D
2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解析: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②曲线。中纬度地区盛行由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这里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
答案:B
(2009·广东地理)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解析: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和流程可判断出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地表径流,③表示蒸发,④的图例含义为流域间循环,因此为跨流域调水。故选B。
答案:B
23.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解析: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排水环节,既要注意防止当地污染,又要防止对下游地区造成污染。
答案:D
(2010·山东济宁2月)下图为某日大气热量收支状况和太阳高度变化图。图中数值分别表示北京时间和太阳高度,热量值从外圆到圆心由小到大。读图完成24~25题。
24.该地位于(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 D.准噶尔盆地
解析:图中显示太阳高度最大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5度),为北京时间14时,则该地位于90°E附近;图中还显示当地该日太阳高度大于0度的长度为12小时,即昼长为12小时,则太阳直射赤道,根据太阳高度计算法,可算出该地的纬度为45度。故该地可能位于准噶尔盆地。
答案:D
2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这一天大气热量亏损时间比热量盈余时间短
B.乙时刻到甲时刻大气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气温下降
C.甲时刻大气热量收支相等,大气辐射最强
D.乙时刻大气热量收支相等,逆温层可能最厚
解析:由于热量值从外圆到圆心由小到大,根据图例,以及乙到甲段的热量收支曲线,可判断该段内,热量收入小于支出,则气温下降。
答案: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2010·河北唐山5月)下图为一月份60°N附近的气温、气压分布曲线图,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从气温曲线可见一月气温水平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用C、D标出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两个气压中心。
(4)图中可见,大陆上气温、气压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可见,150°E的大气温度________(高或低)于150°W的气温,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既考查气温、气压的分布规律,又考查了世界海陆位置的分布特点。此题首先根据图的分析,知道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含义;二是要掌握世界海陆位置的分布,左侧为东经度,右侧为西经度。三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知道气压、气温曲线是60°N附近的,所以判断出是北半球的冬季。四是要清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气压分布的影响。具体解答过程:根据经纬度确定出90°E附近为亚欧大陆,90°W为北美大陆,0°附近为大西洋,180°附近为太平洋。据北半球一月大陆比同纬度大洋气温偏低、气压偏高的特点可知A为气温曲线,B为气压曲线。结合一月北半球海平面等压场分布,即可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两个气压中心分别是亚洲高压和北美高压,即可解答第三问。150°E和150°W分别位于大陆东岸及西岸,从影响两地气温的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找出第五问的答案。
答案:(1)气温曲线 气压曲线 (2)同纬度相比大陆气温低于大洋 (3)C标在B曲线左侧第一高峰上,D标在右侧第一高峰上。 (4)大陆低温形成冷高压 (5)低 ①150°E位于亚洲东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距亚洲高压近,深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低。150°W位于北美大陆西北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冬季温和,气温高②150°E以东洋面有千岛寒流,造成气温偏低;150°W以西洋面有阿拉斯加暖流,造成气温偏高
27.(13分)(2010·湖南调研)读中纬某地气温垂直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正受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若P处出现降水,则其降水形式应为________。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天气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包括天气状况)。
(2)P是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和酸性气体等,则:
①工业排放的大气染污物对降水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降水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示天气系统向A方向移走,则P处空气质量是否会明显改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读懂图是解题的关键。该图为剖面图,图中等温线实质是等温面,从垂直方向看,等温线(面)弯曲明显处的气温是上暖下冷,且其位置从B向A逐渐升高,说明该地正受锋面系统控制。P处的气温在0℃以下,所以,其降水形式应该是降雪(降水形式不等于降水类型,故答“锋面雨”是不对的),绘制锋面剖面图包括画锋面、云、降雪和空气运动方向。第(2)题,考查空气中尘埃的作用和酸雨的形成。第(3)题,可从逆温和地形两方面分析图示天气系统向A方向移动时,P处空气质量恶化的原因。
答案:(1)锋面 降雪 (绘图如下)
(2)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的凝结,酸性气体溶于水,产生酸性降水(或酸雨、酸雪) 烟尘、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到地表,使空气变得清新 (3)空气质量不会改善,一定时期内还会恶化。原因:锋面向A侧移走后,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而P处盆地中的冷空气难以移走,从而使P处空气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抵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大气中污染物积聚,空气质量下降。
28.(12分)(2010·扬州5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正常年份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材料二:a、b两地1960年—1979年海平面气压变化(12个月滑动平均)曲线图
(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B处附近的东南信风的风力变________(强、弱),分析厄尔尼诺对秘鲁近海海域洋流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年份,A处降水丰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A地易出现________(气候灾害)。
(3)当B处水温比正常年份偏低时,A处气压比正常年份偏低,形成拉尼娜现象。简述拉尼娜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依据ab两地正常年份气压值和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气压值,可看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b处气压降低了,则B处附近的东南信风减弱。导致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2)A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同时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所以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3)冬季赤道低压南移,拉尼娜现象发生时,A处气压(南移的赤道低压)比正常年份偏低,则我国所处地区的南北气压差加大,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势力强盛,使我国冬季气温比正常年份要低些。
答案:(1)弱 秘鲁寒流势力减弱并偏向西南,沿岸上升流减弱或消失,赤道逆流南下影响该地。 (2)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带来丰沛的水汽;A地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大陆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干旱 (3)南北气压差异变大,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东部地区的冬季气温比正常年份偏低。
29.(13分)(2010·河南洛阳调研)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图示区域所示季节并说明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洋流A的成因,并说明它对索马里半岛沿岸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分析该季节B、C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所示北印度洋区域盛行西南季风,所以是北半球夏季;(2)从图中的海洋剖面反映的海水运动状况看,A处洋流属于上升流,性质上属于寒流;其形成原因与沿岸风有很大关系,由于沿岸盛行西南风(即离岸风),使近海岸处水位较低,则下部冷海水必然上升补充,所以形成上升流;世界海域中与此相同的还有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有离岸风的海域。由于寒流气温较低,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所以形成了索马里半岛沿海的荒漠景观。(3)B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受副高控制而炎热干燥,C夏季刚好在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而高温多雨。
答案:(1)夏季: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2)夏季西南风使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寒流。降温减湿,形成荒漠景观。 (3)B地炎热干燥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C地高温多雨 为西南季风迎风坡。
以上就是高二地理暑假作业练习题,更多精彩请进入高中频道。
标签:高二地理暑假作业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