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地理 > 高二地理同步练习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同步检测题(附答案)

编辑:

2015-12-01

某企业是大型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集团,为世界众多品牌组装电脑等电子产品。2010年8月,该企业开始在郑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在深圳的工厂逐步停止招工。回答11~12题。

11.该企业由深圳向郑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追求更大的消费市场   B.降低劳动力的成本

C.深圳原材料日趋枯竭   D.郑州科技实力增强

12.该类企业的转移将(  )

A.增大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推动迁出地的城市化进程

C.利于迁入迁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

D.促进迁入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

【解析】 第11题,郑州位于我国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该企业主要是组装电子产品,所以生产基地转移到郑州的主要原因是降低劳动力成本。第12题,该企业转移到郑州,利于郑州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同时对深圳来说,腾出了土地资源,也利于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 11.B 12.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材料一 2010年10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浙江平湖段工程正式开工,预计2011年8月份实现通气,平湖境内段管道共34.489千米,支线长59.82千米。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干线工程示意图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2分)

(1)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平湖段建设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居民搬迁   B.地质

C.航道   D.技术

(2)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线路重合的地段为________地形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气东输二线与西气东输一线管线相比,有何优势?

(4)西气东输工程能否彻底解决上海能源短缺问题?若不能,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5)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条件有哪些。

【解析】 第(1)题,西气东输二线平湖段经过人口居住区,需要征用土地,且工程建设受地形、地质影响,必须以先进技术为保障。第(2)题,根据图中两条线路的走向可知,两条线路在河西走廊重合,这里地形起伏小,有利于管道修建。第(3)题,从西气东输二线穿越的地形区、沿途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缓解上海能源短缺的措施可以从开发新能源及替代能源、进口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考虑。第(5)题,在我国的能源战略中,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是我国能源合作的重点国家,可从两国能源资源状况、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C (2)河西走廊 地形平坦

(3)气源充足,覆盖面积广(覆盖华东、华南能源短缺地区)。

(4)不能。其他措施: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5)两国天然气储量大;两国都是我国的建交国,有政治基础;陆上邻国,利于管道运输建设,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与海运相比可以不间断运输。

14.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8分)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解析】 第(1)题,对比表格中英、德两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大小分析。第(2)、(3)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的分析回答。

【答案】 (1)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3)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美国的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对中国的启示: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同步检测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单元同步练习: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高二选修1地理第三单元同步练习: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