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寒假作业题(附答案)

编辑:

2016-02-04

25.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入场:考生年龄参差不齐,很多考生已三十六七岁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6.音乐家陈钢回忆起1959年《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在上海首演的情景,激动不已:“演出结束时,剧场里鸦雀无声。1秒,2秒……我从来没觉得时间如此漫长。突然雷鸣般掌声响起来了,我看到不少观众眼里含着泪水。演员一遍一遍地谢幕,可是掌声却经久不息,于是,第一次公演,《梁祝》演奏了两次。”《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反响如此强烈,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民族化”、“群众化”的创作口号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27.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28.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29.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           B.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

C.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

30.在政治主张方面,智者学派提倡过激的民主政治,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公民的政治权利;而苏格拉底则主张有德行的少数人治国,并不反对有条件的寡头政治。这说明苏格拉底

A.反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希望建立专制独裁统治

B.反对过激的民主,认为权力应该掌握在哲学家手中

C.希望建立一种理性的民主制度,注重道德建设

D.希望建立一种理性的资本主义专制,实施仁政

31.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改革制约了世俗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到教育领域

32.马克思是雅典精神的热烈的赞扬者。他在博士论文中引用了雅典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剧本,写下了一段话:“普罗米修斯的自白: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也就是哲学本身的自白,哲学本身的箴言,是针对着凡是不承认人的自觉为最高的神的一切天神与地神而发的。”近代以来,体现这一“雅典精神”内涵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格拉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李贽

D.“天主既然给我教皇的职位,就让我好好地享用它吧!”——教皇利奥十世

33.一位宗教领袖宣称:“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们开始谴责封建神学统治   D.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34.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此言论说明

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阻力      D.浪漫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35.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确立      B.工业革命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兴起      D.打败无敌舰队

36.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37.有学者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缺乏早期运作资金的背景下,马歇尔计划通过欧洲主动申请、美国提供有条件援助的方式,使美元全面介入西欧各国的经济结算环节,实际占据了世界货币的制高点。”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B.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推动了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         D.推动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38. 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序言中自称为社会典型的研究者。别林斯基甚至认为:“典型性是创造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它就没有创造……必须使人物一方面成为一个特殊世界人们的代表,同时还是一个完整的、个别的人。”下列现实主义著作与塑造的典型人物对应无误的是

A.《儒林外史》——吴敬梓   B.《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C.《红与黑》——于连       D.《呼啸山庄》——唐璜

39.《梅杜萨之筏》是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油画。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 《梅杜萨之筏》属于

A.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B.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C.印象主义美术作品    D.现代主义美术作品

40.下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计40分)

41.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分析洛克这些思想主张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并举两个例子说明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与创造”。(10分)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5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4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是时(开皇三年583年)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用以整顿户籍和赋役的措施,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所谓“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高颎又以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文帐出没,复无定簿,难以推校,乃为输籍定样(划分户等的标准,作为征调赋税、力役的依据。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请遍下诸州。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旱时百姓承平日久,虽数遭水旱,而户口岁增。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

——《隋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索貌阅”“输籍定样”政策出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大索貌阅”“输籍定样”政策。(9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