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上册第二次统测试题

编辑:sx_xingt

2013-03-21

【摘要】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二历史上册第二次统测试题”,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历史上册第二次统测试题

第二次历史统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3.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4.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5.“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6.“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称赞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李贽的这些言论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①反对正统 ②抨击神权 ③离经叛道 ④男尊女卑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8.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9.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4个 B.3个 C.2个 D.1

10.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11.下列有关汉字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避免了方言的差异,有利于各地文化思想的交流

B.统一规范的字体,便利中央政府的管理,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传播保护了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书法艺术,提高了中国人的审美修养

D.不利于白话文的推行,阻隔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12.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

13.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14.“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

A.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 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 D.人民主权的观念

15.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480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至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结合材料,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A.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奠基时期 B.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

C.否定了神的权威,受到神的报复 D.他的思想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1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

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

17.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国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句话反映的实质是

A.强调个人的幸福 B.强调现世的幸福

C.强调个人与国家幸福相统一 D.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18.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D 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 启蒙运动

19.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英国的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他的思想观念是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21.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22.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中有如下记载:许多人利用铁路来到海边游览胜地——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一个从前经常关顾此类名胜的上流社会人士毫不掩饰地对“一日游者”的反感:“他们塞满了海滩,四处喧嚷着,就是为了吸上一口新鲜的空气。他们三两成群,男人总是穿着黑外套,抱着孩子,毫无生气;他们的妻子瘦弱苍白,看得出来同从前相比,还是尽量打扮一番……”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的生活状况是

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②继续受到富人的歧视

③有旅游等休闲活动 ④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23.英国的斯宾塞创造“适者生存”的说法,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有利于思想解放 B.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24.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5.某文学名著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产,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和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看得出来,该作品的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派

26.“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此类美术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27.《海国图志》《格物(主要介绍西方物理、化学等新知识)新报》《万国公报》是晚清年间先后出版的影响较大的书刊。以下关于这些书刊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些书刊均使用西历纪年 B.这些书刊均为维新派所创办

C.这些书刊的指导思想均为“中体西用” D.这些书刊均有介绍西学的内容

28.梁启超在给康有为信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其中“病”和“药”分别指

A.奴隶性;自由 B.专制;共和 C.奴隶性;科学 D.腐败;民主

29.1911年12月26日孙中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余一钱不名也。带回来的只是‘革命精神’耳!”正是凭借这种革命精神,孙中山

A.亲自领导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斗争

B.颁布《中华民国约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就任正式大总统

D.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0.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31.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还是可以萌发”。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A.传统文化 B.君主专制制度 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

32.在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但这种演变又是势在必行的。下列学说中,不属于批判君主专制思想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法家的学说 B.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学说

C.维新派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学说 D.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

33.19世纪末,“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集中体现在

A.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C.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D.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34.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下列各项,较早提出政治现代化主张的是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B.早期维新派的思想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3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36.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7.“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给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革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

38.“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3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40.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一国两制 ③大跃进运动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次历史统测试题

第Ⅱ卷

姓名 班级 登分号 成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41题13分,42题14分,43题13分,共40分。

41.(13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4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

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

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

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四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6分)

(2)比较材料三、四,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8分)

43.(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

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

商战。

——郑观应1894年《商战》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御侮自在其中。

——张謇1895年《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余以为舍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外,殆无他策。政策果能实现理想中之结果,则大而世界,小而中国,无不受其利益。余理想中之结果,至少可以打破现在之所谓列强势力范围,以消灭现在之国际商业战争与资本竞争,最后且可以消除今后最大问题之劳资阶级斗争。

——孙中山1920年《建国方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思想是对哪场运动的反思?有何进步意义?(2分)

(2)据材料一、二,比较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在发展实业问题上的明显变化。归纳他持有这一主张的主要理

由。(5分)

(4)郑观应、张謇和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在近代中国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历史统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A 2.D 3.A 4.B 5.B 6.A 7.C 8.B 9.D 10.A 11.D 12.A 13.C 14.C 15.D 16.D 17.D 18.C 19.B 20.C 21.A 22.B 23.A 24.B 25.B 26.C 27.D 28.A 29.D 30.C 31.A 32.A 33.D 34.B 35.D 36.C 37.C 38.B 39.D 40.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41题13分,42题14分,43题13分,共40分。

41.(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分)

(2)表象:风俗。(1分)

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4分)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2分)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2分)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1分)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分)

42.(14分) (1)条件:人文主义者批判封建神学(或强调人性);牛顿的物理学证实理性的重要性。(6分)

(2)论证:神学关注来世;儒学关注现实。(2分)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2分)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2分)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2分)

43.(13分)

(1)洋务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从国家富强、救亡图存角度回答也可赋分)(2分)

(2)异:郑观应以商立国;张謇以工立国,重视实业。(2分)

同:都主张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2分)

(3)变化: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实业。(2分)

理由:各方受益;缓解商业战争和资本竞争;缓和劳资矛盾。(3分)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略等。(2分)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精品学习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历史上册第二次统测试题”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