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xingt
2013-03-27
【摘要】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二历史下学期试题: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历史下学期试题: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
第十三单元 第3讲 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成就
[课时作业]
命 题 报 告
考查点 难易度
简单 中档 稍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3、4 5 2、11
古代文学发展 6、8 7
古代艺术的发展 9 10、12
一、选择题
1.《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 ( )
A.火药 B.造纸术 C.磁石 D.印刷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制作火药的成分
以及“其出”后的状况,可知其应是火药。
答案:A
2.古代的中国被西方学者称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下列图片能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识记能力。以上四项都是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或领先的科技成果,都能证明中国是“发明和发现的国度”,选D。
答案:D
3.甘薯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科技图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图书应该是 ( )
A.《齐民要术》 B.《氾胜之书》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甘薯是明朝时从菲律宾传入中国的,所以记载其
特性的是明朝的农书《农政全书》。
答案:D
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
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 )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勤劳致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题中引文,贾思勰认为从事农业生产要按照
天时、地利来进行,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答案:B
5.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
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为
正确的是 ( )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禁止任何外来文明传入
C.中国古代文明并不是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解析:题干材料直接表现的意思是中国人很少对历史进行分析和思考。A、B、C三项的叙述都不正确,中国古代文明在大多数时间里领先世界,在明清以前,中国文明也和外来文明进行过频繁的交流。
答案:D
6.(2008•江苏高考)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商帮”是明朝以后出现的经济现象。①②③都正
确,选C。
答案:C
7.(2008•广东高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
反映了 (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后,C、D两项与题意无关。这种转变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逐渐壮大。
答案:B
8.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读材料可知,此类小说属于通俗小说,读
者主要是平民百姓,这与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有关。
答案:C
9.(2008•江苏高考)“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
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由题干内容可知此书法家狂放不羁,这也是其书法
的写照,草书最能体现这一特点,A是东晋时期的,C、D是楷书代表。
答案:B
10.2008年10月27日在山东剧院演出的京剧《郑和下西洋》,创造性地将传统京剧与
交响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东西方文化很好地在一部戏中体现。由此说明 ( )
A.京剧应主要学习西方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京剧的传统部分已经过时
D.事物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将传统京剧与交响乐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充分说明京剧艺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2008年9月25~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完成各项科研任务。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2:“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
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
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1)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据统计,公元前6世纪
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是50%。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据材料1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
这一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列举最典型的,进而分析其影响。第
(2)问尽量多的从统计表中找到相关信息。第(3)问可从政治、经济、科技本身等方面
分析。
答案:(1)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产生。
(2)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
得到发展。
(3)原因:社会制度上,中国是专制制度,而西方先进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促进其科
技发展;对外政策上,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而西方相对
开放,广泛吸纳世界优秀成果;经济方式上,中国受固有的农耕经济的阻碍,而西
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开发新能源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研究方
法上,中国重人文总结,轻自然探究,而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比较重
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研究风格上,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
结,而西方比较重视严密论证和演绎推理。
12.(2008•江苏高考)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
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2: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3: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4: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
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1、2、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2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
3、4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
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考
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再现,可结合材料1中“东京”及所学知识判断。“瓦
肆”指的是城市中的娱乐场所。第(2)问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注意从商
业、城市、阶层等方面全面分析。第(3)问的第一小问应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
的别称;第二小问可依据材料概括。材料3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4体现的
是社会教化功能。第(4)问可与题目引言中法国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综合理解作答。
答案:(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精品学习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历史下学期试题: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标签:高二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