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xingt
2013-03-22
【摘要】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二历史下册二单元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历史下册二单元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的三条战线;西线的三大战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德军两线作战;俄国革命和退出战争;美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思想教育:①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②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促进了大战的结束。
3.能力培养:①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对“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这一论断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难点:大战的性质;战争与革命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提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后,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和军备竞赛,竞争日益激烈;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斗争,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今天我们讲“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萨拉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
1.奥匈皇储遇刺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之一。它深入地中海,离非洲亚洲都很近,像一块可以欧洲通向亚非大陆的跳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两大军事集团争相插手巴尔干半岛,于是巴尔干就成了欧洲的“火药库”,只要有一个偶发事件,就会引起战争。这一事件就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大街上,发出两响震惊世界的枪声,正在此地访问的奥匈帝国皇太子遇刺身亡。斐迪南大公的访问,带有明显的挑衅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了他。这就给奥匈帝国的出兵带来了口实。于是,德、奥便以此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巴尔干这个火药库,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德奥挑起大战:1914年7月
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决定以此为借口对塞宣战;德皇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表示坚决地支持;而俄国则支持塞尔维亚并宣布全国实行总动员。提问:①奥匈何时向塞宣战?②交战双方是哪些国家?意大利本为同盟国成员,但它出于自身的利益,战争初期宣布中立,后来又转向协约国方面对德奥宣战。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几次重大战役”的情况。
二、几次重大战役
1.欧洲三条战线
指导学生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找出英、法、俄和德、奥的位置,指出:德、奥处于四面被围的境地,必须三面作战。在这三条战线中,西线和东线,起了决定作用。西线的战争,我们主要讲一下“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2.马恩河会战
早在1905年,德国就作好了速战速决称霸欧洲的计划:把兵力集中在西线,在四周至六周内打败法国,然后集中主力回击俄国,预计在三个月内结束战争。1914年8月,德军攻入法国,直逼巴黎。9月5日至10日,英法军与德军在巴黎东北部的马恩河附近摆下了战场,双方投入兵力达150万人,战斗十分激烈。结果,德军惨败,被迫后撤。这一战役使德军原先制定的速战速决计划破产。此后西线战事呈对峙状态。德国最害怕的局面出现了。那么,这一年东线的情况如何呢?
3.1914年~1915年的东线
1914年的8月,俄军攻入东普鲁士,迫使德军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德军陷于同时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这一年东线双方,互有胜负,双方亦成对峙状态。1915年,德奥把战略重点放于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东线战争。但是,俄军没有被彻底打垮,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1916年,战争的重心又转到西线。于是,出现了更为激烈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4.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1916年是关键的一年,双方都想给对方致命的一击,赢得战争。德国为了摆脱被动局面,调动25万兵力,向法国要塞凡尔登发动了猛烈进攻。凡尔登是通往巴黎门户和法军阵线的重要中枢。如果凡尔登失守,法国将受到致命的打击。2月下旬的一个早晨,凡尔登血战开始了,德军在战场上首次使用了毒气,法军一时难以招架。就在这时一个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双方再次发生激烈战斗,一名法军炮兵准备发射炮弹,发射炮弹也需要计算,计算角度、射程。而这名炮兵由于慌乱,计算好一会儿,也没算出来。指挥官在旁还一直催他。这名炮兵也急了,胡乱算一个数据,就把这枚炮弹发射出去。结果击中了德军的一个秘密火药库。从此法军转入了主动,开始了反攻,收复了大片失地。这次战役,双方伤亡人数共计70多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7月初,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索姆河大战。这场站役,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式武器——坦克,德军惊恐万状。11月,战役结束,双方共伤亡近130万人。
三、1917年的几件大事
这一年哪两件大事最有影响呢?(学生答: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
1.交战双方的危机
(讲述1916年冬季交战双方的危机,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然后指出)俄国的情况最为严重,国民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革命就在这个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上首先爆发了。
2.俄国革命
1916年底的俄国,前线缺乏给养,军需品更是奇缺,有时三人合用一支枪。没有吃的,士兵只得空腹上阵。后方粮食奇缺、没有面包、物价飞涨。这都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人民的反战情绪日渐高涨。战争引起了革命。1917年俄历2月,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然而,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临时政府,对内没有解决人民的“面包”问题;对外没能退出战争给人民带来和平。于是,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毅然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同一年美国对德宣战。
3.美国参战
战争初期,美国宣布“中立”。战争的前两年,美国在中立的幌子下,与交战双方各国作买卖,大发横财,工业总产值猛增,从一个债务国,一变而为债权国。到参战前,美国已向协约国贷款23亿美元。俄国二月革命后,美国害怕俄国退出战争会导致协约国的失败,美国在协约国的贷款就会付诸东流。1917年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连中立国的船只也在攻击之列,企图使英国迅速屈服。然而,它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给美国的参战找到了口实。美国就以反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为借口,对德宣战。此时大战已进行了两年多,双方都已筋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实属坐收渔人之利;另一方面也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加。由于美国的参战和交战各国人民的革命,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
1.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特别是同盟国革命运动的高涨,加速了大战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爆发革命,德皇外逃,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那么,这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呢?它又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呢?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它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掠夺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抗击奥匈侵略属于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但它只有从属意义,改变不了整个大战的性质。
【总结】2013年精品学习网为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章“高二历史下册二单元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今后还会发布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您在精品学习网学习愉快
更多频道:
标签:高二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