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2016届高二历史期中试卷

编辑:

2016-04-29

22、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尊王攘夷”②“王政复古”③“大政奉还”④“戊辰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23、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的条件主要是

①统一国内市场②自由劳动力③技术和人才④资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迅速实现   B、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D、比较彻底地消除日本封建势力

25、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勒索战争赔款,增辟商埠             B、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C、修筑铁路,开设工厂                 D、展开投资竞争,掀起瓜分狂潮

2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7、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理论基础的是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仁学》   D、《中外纪闻》

28、晚清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动,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激进民主主义者

29、戊戌变法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挽救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D、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

30、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形成强有力的政治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1、《中国史纲》指出“他(秦始皇)让秦国原有的军队依旧集中在秦国本部,少数地方兵只是警察的性质。……为的是任何地方若有叛乱,中央军可以迅速赶去平定。历来创业之主的军事布置没有比始皇更精明了。”秦始皇实现上述目的主要通过

A、在中央设太尉                      B、修筑驰道

C、在地方设郡县                      D、皇帝直接掌握军权

32、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

33、“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此诗写在

A、平定“三藩之乱”后                B、收复雅克萨之后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时                D、平定噶尔丹叛乱时

34、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的权威

35、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①都是教育家                         ②都提倡中庸之道

③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他们的思想都是中华民族主义哲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请回答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4分)

(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3分)

(4)材料二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并从该材料中举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秦国阶级关系的变化(2分)

(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先后考察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通过考察,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  明治时期,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条誓文》的实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材料一中的“破历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分别是指明治维新哪两项重大举措?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脱亚入欧”的?(5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实质是什么?(2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