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4-29
16.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下列各项中,属于秦始皇开创的第一有 ( )
①第一次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②第一次进行全国文字统一工作
③第一次统 一全国的度、量、衡 ④第一次组织统一的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既能扩大唐朝统治基础和提拔有才能的“寒门”出身的人做官的措施是
(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考试制度
C.修改颁布《唐律》 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18.、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句话的基本观点是 ( )
A.当历史需要时,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
B.拿破仑的业绩人人都可以做
C.拿破仑是个英雄人物
D.当时的时势造就了拿破仑这个人物
19.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 )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20.俄国日本均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根本是因为俄、日两国 (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与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2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22.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C.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D.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23.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社会经济
C.推动政治改革 D.促进思想启蒙
24.唐太宗说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基于这样的认识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仁义为本,制定唐律 D.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25.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投票赞成华盛顿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总统的 ( )
A.他的名字与本国首都名字一致
B.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C.他起草了《独立宣言》
D.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卓越
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题15分,42题11分,43题10分,44题14分)
41.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 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
(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3分)
42.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6分)
(2)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5分)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梁启超全集》中记载:“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材料二: 泰西近欧论,皆言三权:有论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奸宄之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 ——《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事件?(1分) 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该事件有何意义?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2分)其理论依据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一、三,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2分)
4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饿众星拱之┄┄予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礼”的实质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标签:高二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