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4-29
21.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盛行造成的后果有( )
①麻痹了人民,避免了社会矛盾激化 ②佛教建筑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③统治者崇信使佛教思想取代了儒家思想 ④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北魏均田制与唐朝均田制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
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使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23、下列著名工程或成就,得益于全国大一统局面的是:(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 )①唐初经济发展的状况 ②唐政府征收茶税的现象 ③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 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5、唐朝一人漫步在长安城繁华的街市上,他可能看到的有:( )
①“新罗坊”有人在写诗 ②邸店中一名商人存入大量“开元通宝”
③西市里卖珠宝的波斯店生意兴隆 ④许多外国人如大食人、新罗人甚至于非洲黑人在长安生活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26.关于隋唐时期的中日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
B.日本的大化改新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
C.为中日交往做出贡献的人物吉备真备和高僧义净
D.日本都城的建造仿照了唐长安城的样式
27《宋史》中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此材料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 )
A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北宋的统治 B北宋中期形成“积贫”局面
C北宋政治腐败 D北宋中期形成“积弱”局面
28.无名氏《题壁》诗曰:“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对这首诗的解读正确的是 ( )
①该诗作者应该是南宋人②南宋时已经有交通地图了
③南宋人民渴望收复失地④南宋统治者腐化苟安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29统治者采取“藩汉分治”的制度,西夏的官制分为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两个系统,其根本原因是( )
A.民族矛盾尖锐 B.阶级矛盾尖锐
C.民族团结的需要 D.境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0.元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最大的贡献在于( )
A.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疆域 B.建立了对x藏、台湾的有效管理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促进了全国规模的地理测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32题12分,33题15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摘自《隋书》
材料二 (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圭曰:“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里,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令百姓遂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未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侍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事,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 百姓不足,君熟与足? ’……后嗣若贤,能保其天下,如有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贞观四年,(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营建的宫殿,被毁)。……张玄素上书谏曰:“ …… 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曰?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工,-袭百万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材料四 上谓玄素曰:“ 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又曰“吾思之不数,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城有理,宜令为之罢役。”
——《贞观政要》
回答:(1)根据材料一,隋文帝广设义仓的目的是什么?隋代义仓有很多,请举一个。( 2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认识隋代仓储作用的?进而是如何看待政权兴亡的原因的?(4分)
(3)材料三中张玄素对秦、隋灭亡的原因分析是否客观?请简要分析。(3分)
(4)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材料二和材四体现了他作为优秀政治家的哪一基本思想与个人品质?(4分)
32.阅读材料
材料一 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臣。而其时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什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早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
——《二十四史札记》卷8
材料二 自从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
——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唐科举制)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
——杜佑《通典》
材料四 唐朝诗人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五 北宋发展了科举制。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通过科举得官将近一万人。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四千五百一十七人。从宋太祖后期起,……被录取的人变成为“天子门生”了。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2分)
(2)材料三唐代科举制的资格限制说明了什么?(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唐朝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4分)
(4)根据材料五分析北宋怎样发展了科举制?王安石对科举制做了怎样的改革?(4分)
33.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引自《史记》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诸子类语》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一切收了”具体指哪些措施?作者对此有何看法?(5分)
(4)材料四中的“腹里”指哪些地区?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3分)
标签:高二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