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jh
2014-08-10
岳麓版高二历史暑假作业练习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暑假作业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练习。并祝各位同学在暑假中过的快乐!!!。
一、选择题
1.(2013朝阳期末)对右侧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端
B.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C.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D.与世界经济全方位接轨
解析:B 图片中历史事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都具有开创意义,故B项符合题意;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端是在1972年。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有利于我国与世界经济全方位接轨,故A、C、D三项不正确。
2.(2013河南一模)《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 )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价。“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指的是家庭经营,个体经营;“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指土地仍实行公有制,仍是集体经济。故本题选A项。
3.(2014福建月考)有经济学者认为:“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对材料中“政治改革”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演变的表现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
解析: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由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体现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演变,故C项符合题意。
4.(2014宁波模拟)上世纪80年代初,陈云同志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的“鸟和笼子”理论。他说:搞活经济……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陈云的“鸟和笼子”理论喻指( )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B.国营经济与个体经济
C.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D.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
解析:D 上世纪80年代初,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但是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灵活性,要将其限定在计划指导的范围内。
5.(2013杭州二模)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
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解析:C 从材料可以看出,1978年只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占一定比例,说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取得显著成效,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据表格可知公有制经济仍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排除B项;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国有企业改革,其同经济成分变动无关,故D项不正确。
6.(2014福州模拟)如图是由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 )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解析:D 由目录中“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农村结构转换中的“工业化”方向及“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可知该书探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A、B两项明显错误。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改革由农村入手向城市扩展,与该书目录不符。
7.(2013武汉一模)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保障企业的合法地位
C.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D.限制企业的不法行为
解析:A 市场经济下市场是资源调配的主要手段,但市场调节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要通过立法规范市场行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立法,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B 据图片可知,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份是1984年,其原因与这一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关。
9.(2005年是深圳建经济特区的25周年)“深圳在建经济特区的25年间,用前18年的时间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 000亿元人民币,接着用了5年时间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 000亿元人民币,然后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 0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接近30%,一再创造经济奇迹的‘深圳速度’成为深圳一张闪亮的名片。”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A.深圳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过程
B.深圳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C.证明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D.表明中国外贸总量跃居世界前列
解析:A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依据“深圳”“建经济特区的25年间”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而不是“改革开放的全过程”,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依据材料中“国内生产总值”等信息可知,这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而不能表明中国外贸总量跃居世界前列,故A项正确,D项错误。
10.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账”,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
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
C.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D.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解析:D 这本长达37年之久的百姓家庭“豆腐账”,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其实记录了百姓衣食住行的进步和变迁。它反映了我国现代时期社会历史的变迁。故D正确。
11.(2013保定模拟)20世纪60年代末,灰、绿、蓝成了中国服装的主色调,肥、大、宽成了中国人服装的基本式样,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这反映出( )
A.国人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 B.国家贫穷落后
C.“左”倾思想盛行 D.当时的世界时尚
解析:C 本题关键信息:“20世纪60年代末”和“军装和‘干部服’盛行”。20世纪60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思想盛行,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主题不符。
12.如图是张德元、潘林所作《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一份结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 )
A.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生活习惯的变化 D.商品经济意识增强
解析:D 从图表来看,农民的价值取向中金钱占了44%,可知农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钱,这是农村改革30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商品经济意识增强造成的。
二、非选择题
13.(2014南昌模拟)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材料三 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
时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消费支出
构成(%) 100 100 100 100 100 食品支出 43.6 40.9 39.6 37.1 34.7 衣着支出 17.4 16.7 14.0 13.6 13.2 设备用品及
服务支出 9.4 9.5 10.4 12.2 11.2 医疗保健支出 3.9 4.5 4.5 4.9 6.4 交通通信支出 4.9 5.5 6.2 6.0 7.0 娱乐文教用品
及服务支出 10.0 11.2 12.8 13.3 14.2 居住支出 6.7 7.1 7.9 8.2 7.9 杂项商品及
服务支出 4.1 4.6 4.6 4.7 5.4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两种不同消费观念。指出第二种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
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提倡等级、崇尚节俭”和“逾越等级、追求奢侈生活”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第二种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据材料出处“嘉靖《太康县志》”结合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变化、社会发展趋势等方面归纳原因。第(2)问结合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回答“崇尚洋货”的原因;“倡导国货”的原因据民国初年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第(3)问据材料三表格中各项数据的变动归纳变化;联系1996~2000年的社会状况从经济、政治、思想科技等角度分析回答原因。第(4)问综合所有材料相关信息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观念:提倡等级、崇尚节俭的观念;逾越等级、追求奢侈生活的观念。现象:封建制度的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
(2)崇尚洋货:西方列强入侵,洋货大量涌入;西方工业产品的优势;工业文明的冲击。倡导国货: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思潮;民族工业发展;民国政府倡导;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变化:由重温饱到重健康、舒适;由重物质到重文化、教育。
原因:改革开放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城镇居民收入增加。
(4)因素:经济水平、政府政策、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居民收入等。
14.(2014厦门质检)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清实录》
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
——《林则徐使粤两广奏稿》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它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的“世界观”。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的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世界观”发展到第二阶段的时代背景。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三例即可)
(5)综合上述材料,从近现代先进中国人“世界观”的变化轨迹中,你有何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史料并比较分析论证史料的能力。第(1)问由“天朝”“大皇帝”“倾心向化”“抚绥中外”“皆称恭顺”可知清朝君臣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藩属。第(2)问“变化”对比材料一、二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对西方的认知也从鄙视到平等再到尊崇;“原因”可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及西方文化不断传入的角度作答。第(3)问先根据材料出处及设问时间限制“20世纪20年代”可知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已由资产阶级转变为无产阶级,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再据材料信息视资本主义为“流毒”、共产主义为“救时良方”,回答“转变”;“影响”据所学作答即可。第(4)问“时代背景”首先明确“第二阶段”所处时期为20世纪70~80年代,然后结合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及改革开放的史实作答;“措施”结合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作答。第(5)问可从先进中国人“世界观”变化的原因及特点等角度作答。
答案:(1)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藩属;把正常的中外交往视为对清朝的效忠纳贡。
(2)变化: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对西方认识的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3)转变:对西方幻想的破灭,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时代背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和邦交正常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措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逐步与世界接轨;坚持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缩小与外部世界的差距;加入APEC和WTO,融入全球化进程;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倡导“和谐世界”理念;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
(5)认识:角度1:“世界观”变化的背景和原因。如:“世界观”的变化是中国和世界的客观形势变化的反映;“世界观”的变化是伴随着中国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角度2:“世界观”变化的特点。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角度3:“世界观”变化带来的影响。如: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有利于各国(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以上就是高二历史暑假作业练习,更多精彩请进入高中频道。
标签:高二历史暑假作业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