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jh
2014-08-28
2014高二历史暑假作业检测题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暑假作业检测题,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预祝大家暑期快乐。
1.“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③“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信息:“文革”时期。①发生在1964年;②发生在1973年;③发生在1983年;④发生在1970年,故②④符合题意。
2.法新社评论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和“神舟9号”成功对接时说,手控对接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操作”,这项技术将把中国这个亚洲强国朝打造太空站的目标再拉近一步。中国在航天领域内取得成就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B.航天人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
C.自主创新推动着航天事业跨越发展
D.“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答案 A
解析 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各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符合“世界之最”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南优2号”杂交水稻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
答案 C
解析 1973年袁隆平选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爆炸原子弹的国家,是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是第三个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
4.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答案 D
解析 从成立的院校名称可以看出主要是为工业化服务的,而调整的时间是1952年,这对即将到来的“一五”计划起到了培养专门人才的作用。
5.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招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图中1977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
B.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
C.“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
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答案 C
解析 考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图表反映出1977年报考的人数与招生人数存在巨大的差距,“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导致大学招生削减,1977年恢复高考,致使近十年间的未高考的人踊跃报名,报考人数也就与招生人数呈现巨大的差距。正确答案为C。
6.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
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
答案 C
解析 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已基本结束,从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A项错误;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B项错误;D项是教育的性质但不是目的。只有C项既表达了性质又说明了目的,符合题意。
7.人们对当时的文艺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跃进”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根据题干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文艺园地百花凋零,全国样板戏“一统天下”,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这种现象是由于“文革”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故选B。
8.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驳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周恩来闻之,讲话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他辩护,我们应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周恩来的这些话( )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说明当时国内人们不尊重科学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答案 C
解析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主张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题干中的“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即体现了这一思想,答案为C。A、B两项的说法与题目信息主旨相悖;D项无法满足题目的时间要求。
9.“倒计时,‘读秒到零,起爆!’刹那间,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天空和大地燃烧起来,太阳都变成灰色了。随后就是一声巨响,向外扩展,……终于,它定格成一朵直立在空旷的天地之间的蘑菇云。”材料记载的新中国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
C.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的信息“起爆”、“火球腾空而起”、“巨响”、“蘑菇云”等判断,这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0.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化大革命”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 A
解析 “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故A项正确;“两弹一星”是在③、④时期完成,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成就有氢弹试验成功等,故C项错误;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选育成功应该是在④时期,故应排除D项。
11.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
A.“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B.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工科学院创办起来”,故选B。
12.“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 )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技术大军和一流的科学家、技术专家。……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的人才。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在十四大上的报告
材料三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胡锦涛在十七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我国三代国家领导人对科技与教育的关系看法有何共识?
(2)结合材料及所学,说一说在三代国家领导人的领导下,有哪些“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具体行动或成就?
答案 (1)共识:都认为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都强调大力发展教育)。
(2)行动或成就:①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②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③初步建立了教育法律法规体系;④建立完善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体系;⑤启动希望工程,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任意列举四条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核事业创建于1955年初,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安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揭开了中国核事业和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篇章。
材料二 1964年10月16日22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晚间新闻节目中,连续几次播送了《新闻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热烈祝贺首次核试验的巨大胜利》的贺电,人民日报为此刊发了号外。《政府声明》强调指出:“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如果这个主张能够实现,中国本来用不着发展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工业实施“保军转民”战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核电,中国核事业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核电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是指什么?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两弹一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有人认为,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内经济困难,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搞不搞核武器并不重要,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在核能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4)从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到今天核能的和平利用,以及今天人类仍然面临核战争的威胁。你怎样看待核能是一柄“双刃剑”?
答案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目的:打破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
(2)建国初期,在国内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国毅然研制核武器,开发利用核能,这在当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新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美国对中国进行包围封锁,并进行核讹诈,对新中国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其次,中国拥有了原子弹,可以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提高中国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3)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
(4)提示:科技具有两面性,我们应当和平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应遵守核不扩散条约,否则,核能会给人类和平与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
通过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高二历史暑假作业检测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高二历史暑假作业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