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5-06
知识积累的越多,掌握的就会越熟练,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为大家编辑了精选高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巩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内容及地位
(1)目的:“制夷”即抵抗外国的侵略,维护清朝的统治
(2)内容:
①系统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
②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
③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
(3)地位:
①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
②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过渡: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
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近代洋务派思想家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这一命题,他说:“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所谓旧学即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所谓新学即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以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对于吸收西方新思想,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派提出的,指的是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来求得自身强大,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奕訢认为,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4、结果与评价: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备课资料】洋务运动以及评价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中一批有见识的官员掀起了一个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厂。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在湖北等办的汉阳铁厂等。关于洋务运动,有人认为它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人认为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不过,大多数人都同意,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同时,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 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创办近代学堂,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据统计,洋务运动期间共派出留学生200多名。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等。洋务运动为西学在中国更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
过渡: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我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思想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的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于19世纪70至80年代,它是伴随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而出现的。与洋务思潮主流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相比,早期维新思想家的眼界较为开阔,认识也有所深化。在甲午战前,他们的思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这些人大部分早年都接受过封建正统教育,涉足科场,有的还获得过相应的功名,并取得一官半职。如冯桂芬1850年获得榜眼,曾任广西乡试主考官。他们不少曾到过外国,有点甚至长期住在海外。如王韬到过英国、法国和俄国;郑观应在外国资本企业即洋行做买办,并创办过洋务派官督商办企业的轮船招商局;薛福成晚年先后出任驻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使节。
(3)思想主张: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备注:①维新“新”在哪里?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这里指发展资本主义。
②注意其两点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2、19世纪90年代初的康梁维新思想:
(1)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2)主要活动:
●康有为:①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③他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设立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1913年,回国主编杂志,宣扬尊孔复辟。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1927年,病死于青岛。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维新变法:
(1)时间:1898年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深感“亡国无日”。上书光绪帝,痛陈国难深重,应赶紧变法图强。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与慈禧太后意见不合, 而企图借变法,巩固与强化自己的地位与权力。1898年1月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表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这是一篇以皇帝名义宣布实行变法的宣言,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2)结果: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快失败。
(3)影响:启蒙作用、解放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欢迎大家阅读由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巩固,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哦,加油吧。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历史知识点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