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上册语文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附解析)

编辑:

2015-12-20

18.下面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半山居雾若带然

C.天若有情天亦老

D.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9.下面句子加点“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倥倥焉,余故笑而不信

B.于是,余又叹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0.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买五人之窦而函之

A.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1.下面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哪一句与其三项不同(  )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B.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C.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D.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2.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皆得以隶使之

A. 吾得兄事之

B. 安得屈豪杰之流

C.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6题。(12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漪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②干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亲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①淆(wěng然:水盛大的样子。②涵煦:滋润化育。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向四周看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依照

C.今滁介江淮之间    介:处在中间

D.掇幽芳而荫乔木    掇:采摘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B.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C.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乐生送死

B.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C.因为本其山川

D.幸生无事之时也

2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叙述作者治理滁州,开地建亭的事,开门见山,紧扣文题。也为末段的点明中心埋下伏笔。

B.文章的第二段着力叙写五代战事频繁,唐朝豪杰并起,这正是为了烘托当时“丰乐太平”的政治局面。

C.文章有“丰乐”二字贯穿其中,但意义则有转换,第一段的“丰乐”意为丰山美景可乐。第三段的“丰乐”则为丰年可乐。这种暗换概念的写作技巧,堪称绝妙。

D.《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均写于作者贬谪滁州时。文章开篇虽有贬谪荒凉之地的酸楚,而随后则是为朝廷歌功颂德,并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译句、默写、鉴赏(22分)

2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译文: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译文: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

28、阅读下面一篇唐代散文,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②。况阳春召我以烟景③,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④天伦之乐事。群季⑤俊秀,皆为惠连⑥;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⑦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⑧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注:①逆旅:旅馆。②良有以也:真是有道理啊。③烟景:春意朦胧的景色。后文“大块”指大自然;“文章”指为写诗文提供的绚丽情景。④序:谈论。⑤群季:诸位弟弟。⑥惠连:即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之弟谢惠连,幼聪敏。后文“康乐”指谢灵运。⑦羽觞:文中指酒杯。⑧伸:抒发。

有人说这篇文章传达了一种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消极伤感的思想。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8分)

29.(6分)按提示语在横线上填上正确内容

﹝1﹞.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               。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3﹞.思厥先祖父,          ,           ,            。子孙视之不甚惜。

参考答案与题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D

B

B

AE

B

A

D

B

C

AD

B

A

C

D

AD

C

A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CD

C

B

A

B

A

B

D

23.B(按,查看)

24.A(均为动词,探求。    B.助词,衬音作用/代词 ,指“病梅”。 C.连词,表并列/介词,表凭借 D.转折连词,可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25.B(休养生息,指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  A.送死,古义是送终,今义是找死。  C.因为,古义是因此替,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D.无事,古义是没有战事,今义是没有事情。)

26.D(文章没有流露“贬谪荒凉之地的酸楚”。)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它的上面有丰山高高地独自耸立,下有溪水幽静地深藏山谷,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右观看,非常高兴。于是凿开岩石,疏通泉流,开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的人们前往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壕的兵马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地方志,登上高处嘹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权,数也数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间,冷清清地只见清流山依旧高耸,清流河仍然清澈。想问当时战争情况,经历过的人都早已死去了。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地方偏僻,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27.①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

②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

③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28.示例1:不同意。文章以天地宇宙为广阔背景,在展示博大胸襟、盖世才华之中,慨叹人生短暂,激励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奋进,其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有一种引人向上、催人奋进的感染力量。

示例2:不同意。面对天地之大,作者虽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慨,但文章主体部分描写的李白和他的兄弟们欢聚桃李园的图画(在朗月当空、景色宜人的春夜,在桃李芬芳的名园,李白和他的兄弟们欢聚一起,围坐在花荫下,饮酒当歌,抚琴赋诗,畅叙天伦之乐),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美好,能够激发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全文传达给读者的是珍视现时幸福、热爱美好自然、热爱生活、不断进取的积极健康的情绪。

学生回答“同意”,且大体能做到自圆其说,亦可。

29.略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册语文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高二语文上册测试题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