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2016-2017高二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附解析)

编辑:

2016-09-29

【答案】

8.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

③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9.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问怎样写景,也就是问写景的手法。“斗柄阑干”是写北斗星交错纵横的状态,是静景,也是看到的景象;“角声凄”是写凄凉的号角之声,是动景,是听到的,因此手法可以总结为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最后结合诗句作答即可。

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具体诗句作答,颈联中的“客泪”“归心”表现的是羁旅他乡的思归之情;尾联中的“问行朝”表达了对国事的关心,“盗贼尚纵横”则写出了国家兵荒马乱,狼烟遍地的情景。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诗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是情境式名句默写,要求对原文有深入的理解。易错字:(1)鼎铛、珠砾;(2)尊、酹;(3)惠、弗。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失败

李培俊

早上起来,刚刚坐上饭桌,改革就说,妈,工作的事我自己跑吧。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

母亲惊讶地看了改革好一会,看着看着,母亲的眼睛便有些湿漉漉的。他就有些慌恐,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

没有,母亲说,你没有说错,我们的改革长大了,是该出去闯闯了。

但是改革还是看出来,母亲真正的意思并没有说出来。

母亲是个好母亲。当别人的家长为孩子上个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跑断腿,操碎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难达目的的时候,改革的母亲却不费吹灰之力,把他送进了全市最好的学校。

二十几年了,无论大事小事,改革都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他知道母亲是为他好。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本来改革要报考中文系,实现从小当作家的梦想。可母亲说,儿子,你傻不傻呀,都什么年代了,现在谁还愿意当作家?谁说谁是作家比骂这个人阳痿还要入骨三分。母亲一言九鼎,改革便报考了没多少人愿上的政教系。

改革今年大学毕业,工作的事自然不用他操心,早在他还坐在教室里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母亲已经为他安排了去处。回来当天,母亲就说,儿子,你工作的事已经定了,市委组织部,过几天就去上班吧。

现在的岗位职位往往是僧多粥少,这是中国的现状,也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改革能够谋到这么好的单位,是多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改革当然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组织部是发官帽的地方,手里提着官帽,何愁戴不到自己儿子头上?

如果不是母亲的安排,改革也许就顺顺当当地去上班了,先当个科员,然后一步一步地攀爬上去,由副科到正科,然后副处,弄得好了,往上再上几个台阶也未可知。

可这次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这与这个岗位本身无关。他觉得自己已经22岁了,凡事应该有自己的主张,自己该作上一回主了。

于是,改革在饭桌上宣布:从今天起,他要出去自己求职了。

母亲无可无不可的,浅浅地笑笑点了点头。送他出门的时候还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轻轻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放他走了。

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让他填过一应表格,总编让他回家等消息,说是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临走,还把他送到楼下,才握手告别。

走出报社大门,是一派明亮得有些不太真实的阳光,走在阳光里,改革就想,求职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不,一说就成了嘛。

但是改革高兴得过早了一些,当天晚上他正躺着看书,接到了晚报社总编的电话,很抱歉地告诉他,报社暂时没有编制,还不能接受他。改革问总编,昨天你不是黑籽红瓤地答应得好好的吗?怎么只隔了一天就变卦了?

总编支支吾吾地没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改革又去了电视台,照样答应录用,照样又是变卦。不过电视台的电话打得晚了一天,但内容和报社大同小异。

改革退而求其次,把求职的目标定位在企业。他想,行政事业单位有编制,企业总没有所谓的编制吧。哪怕去当个小办事员,写个材料,出出板报,哪怕给头们打水扫地,也算是自己找的工作。

但是,问遍全市的企业,仍然没有哪个企业接受他,都说人满为患,下岗职工还没法安排哩。

母亲从不问改革求职的事,一个字都不提。但他知道母亲是关心这个事的,只是不说到嘴上而已。

这天,筋疲力尽的改革回到家里,母亲破天荒地问起他求职的事。母亲说,怎么样了?

改革摇摇头。母亲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他说,我不知道。母亲叹了口气,以商量的口气说,不行了先到组织部去上班?

到底去不去上班呢?改革觉得这一次的自己的确失败了。他知道,他是败在了母亲手上,他的事是要由母亲来做主的。因为母亲既是母亲,同时也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

但是……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尽管从小到大都是母亲替他打理一切,但当大学毕业后,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想自己找工作,这说明他有自谋职业的自信和勇气。

B.改革的母亲虽然在开始什么事情都替儿子安排好了,但她在儿子想自己找工作时,却完全没有干涉,是一位非常大度、比较开明的母亲。

C.小说结尾以改革找工作的失败而告终,这一安排出乎意料,直接再现了当今社会所存在的官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的灰暗现实。

D.小说的主人公以“改革”命名具有一定的深意,改革毕业后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谋取职位,如果没有母亲的重重阻挠,他一定会如愿的。

E.这篇小说既表现了当今中国一些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不当做法和影响,也侧面反映了个别官员滥施权威的问题,蕴含着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忧思。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改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以改革的失败而告终,你觉得改革会同意母亲的意见去组织部上班吗?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

【答案】(1)EA

(2)第一问:明线是儿子改革到处找工作,处处碰壁;暗线是母亲处处设绊,使得儿子一次也不能成功。

第二问:①明线写改革到处找工作,说明他确实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说明了他有一定的能力,他也很努力地去争取了;②暗线写母亲在背后做“工作”,显示出官员权力之大;③明线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语言更为简练,也留给了读者一定的思考空间。

(3)①有一定的自信和勇气。通过他自己去找工作的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来。②具备一定的能力。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电视台开始也答应录用他。③对母亲尊敬体谅。跟母亲说,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母亲的眼睛有些湿漉漉的,他就有些慌恐,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

(4)第一种答案:会。①改革从小到大,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②他已经很努力地去找工作了,但没有找到工作。③他对母亲很顺从,很感激。④市委组织部也是个很好的去处,他没有很强硬的性格。

第二种答案:不会。①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自己找工作。②他具备一定的能力。③在本市找不到工作,可以跳出本市找。④结尾的“但是”也表示故事会出现转折,失败不一定是永远的。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却完全没有干涉,是一位非常大度、比较开明的母亲”错,在儿子找工作时母亲处处设绊,使儿子一次也不能成功;C项,“直接再现了”错,小说中影射了社会的某些情况;D项,“他一定会如愿的”太过肯定。

(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找线索的方法:文章的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儿子改革到处找工作,处处碰壁;暗线是母亲处处设绊,使得儿子一次也不能成功。明线写改革到处找工作,说明他确实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暗线写母亲在背后做“工作”,显示出官员权力之大,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集中,主题更鲜明深刻,同时也给读者一定的思考空间。

(3)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母亲已经给他安排好工作,但是改革想自己找工作,说明他有信心有勇气;报社、电视台一开始都同意录用他,说明他有一定的能力;他跟母亲说“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说明他尊敬母亲,但同时也希望自己能独立起来,学会成长。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改革是否会去上班,答案无非是会或者不会。选择会可以从改革从小到大对母亲的安排的态度、改革对母亲的尊敬、改革在市里没有找到工作、市委组织部也是个好去处等方面分析;选择不会可以从改革下定决心自己找工作、他具有一定的能力、结尾的“但是”等方面进行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北师大教授李小文被推到聚光灯下。“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2015年1月10日下午,噩耗传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貌不惊人,神功盖世。这是很多人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但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当时,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在中科院遥感所的李小文,“那时他才53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李小文说:“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但身边师生都知道他对科研有多严谨审慎。学生胡容海说老师的“能交差”,指的可是把项目申请时下的承诺全部完成。他审阅学生的报告,勘误是逐字逐句的。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他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李小文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到自己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直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

李小文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赌。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最终,学生赢了老师。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做讲座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很多人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万次。媒体蜂拥而至,有时,他会在电话里赔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时,他会用商量的语气说:“再等等,等这波热点过去吧。”他希望赶紧出个新闻,为自己那张被热炒的照片降降温。

一名博友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摘编自《新京报》,2015年4月29日)

相关链接

①李小文(1947~2015),遥感、地理学家,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摘自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

②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看见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灾区,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里看的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说,“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摘自杨三喜《微观中国:再无“扫地僧”》)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用“扫地僧”来称呼李小文,兼有“貌不惊人”“神功盖世”两方面的考虑,文章围绕这个形象展开却又不止于此,还介绍了李小文身上的真性情。

B.文章写的是李小文院士,却先写谢云教授的印象,目的是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象,使其更显与众不同,引起读者注意。

C.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李小文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是因为他发现公式还有较大问题,又不想直接说出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D.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希望不要在晚上11点就把地遥学院的大门锁了,既是不想麻烦值班室人员,自己出入方便以更好工作,更是希望形成学术研究之风。

E.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李小文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原本不问世事的学者被广泛关注,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2)为什么李小文被认为“神功盖世”?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3)作为老师,李小文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4)文中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这种风骨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2)①学术成就卓著:建立“遥感几何光学模型”,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②出成果时间早:年仅53岁就已经硕果累累,成为国内遥感界泰斗级专家。③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被谢云等教授视为偶像,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评价其为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3)①只要愿意跟他求学的,无论贫富贵贱,他都愿意带,体现“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②教学中打通文理,用苏轼、韩愈等人的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③他以“打赌”的方式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仔细论证,发现真理,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

(4)①不重外在,衣着简朴:白衬衫黑裤子,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②严谨审慎,谦虚低调:把项目申请时许下的承诺全部完成,却谦称“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③心系苍生,勇担责任:汶川地震后,为自己没有及时制出遥感图而道歉,“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④淡泊名利,回避炒作:照片走红网络后,媒体蜂拥而至,李小文婉言谢绝采访,希望能降降温。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目的是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象”错;C项,“是因为他发现公式还有较大问题,又不想直接说出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不妥当;E项,“不问世事”错。

【小题2】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神功盖世”主要从他的卓越成就和同行推崇这两方面来说,从文中筛选出相关内容即可得出答案。他的论著、他出成果的时间、被评价为领域内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等等都说明他“神功盖世”。

【小题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限定了答题的区间,文章第7-9段主要写李小文教学中的情况。概括每个段落的中心即为答案:有教无类、诗词释义、打赌教学。

【小题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文人风骨”的意思,文人所具有的担当气概。李小文有担当,不拘小节,温文尔雅,专注,谦虚都是文人风骨的体现。可以结合文中的事件来分析。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年来,明代宣德炉的收藏达到了高潮,然而存世的明代宣德炉真品____  ,弥足珍贵。

②为了挖掘和发扬民乐演奏技艺,文联通过层层选拔,____,选出了36名高水平民乐爱好者,成立“乐谷之声民乐团”。

③作为全球第五大钚储备国,日本将向美国和英国退回330公斤钚。不过外媒指出,日本的姿态只是作秀,因为与其庞大的储量和年产量相比,这些返还的核材料只是____。

A.百里挑一  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 B.凤毛麟角  百里挑一  九牛一毛

C.九牛一毛  百里挑一  凤毛麟角 D.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百里挑一

【答案】B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