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4-06-06
摘要: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天天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拗开(ǎo) 蹩进(bié) 肩胛骨(jiǎ) 乖角儿(jué)
B.模样(mú) 佳肴(yáo) 寒伧(chēn) 亲昵(ní)
C.惬意(qiè) 簇新(cù) 晃荡(dang) 砧板(zhēn)
D.咂摸(zā) 癖好(pǐ) 执著(zhuó) 两讫(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懵懂顽童 蘖根祸胎 纨绔子弟 涎皮赖脸
B.鼓噪呐喊 屯兵扎寨 端然不动 势如劈竹
C.观者如堵 仓猝难犯 教坊落藉 疏不间亲
D.唉声叹气 娇生惯养 放诞无礼 蜂涌而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短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人本是同学,萍水相逢,在患难中成了能讲真心话的好友。
B.值十娘梳洗方结,揭起舟旁短帘,自泼盂中残水,粉容微露,却被孙富窥见
了,果是国色天香。
C.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军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
D.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儿,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
奇怪。
B.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都快跳出
来了。
C.他仅仅花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他愉快
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D.“到那边来向我交帐!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
守财奴的宗教。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错的一项是( )
A.正门之上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B.你对那穷汉说: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个丫头过
活却不好?
C.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那杜十娘与李公子真情相好……
D.她没有漂亮的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络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有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涵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思乡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
要将传统中秋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45期)
6.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
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
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7.选文中“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
原因正在于此”这一句中的“此”,具体指代的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B.文化是世界共享的。
C.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D.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8.对于“中秋”等传统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
距。
C.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
强烈冲击。
9.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之所以要进行仲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
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
的理解与支持。
C.弘扬中秋“和”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
传统文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1分,每小题3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斗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在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除名:(被)除去罪名
B.坐勃左迁交趾令。 坐:因为
C.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 鉴:审察、识别能力
D.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易:容易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
无恒产而有恒心,惟士为能。
C.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二位兄长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王勃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斗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13.简答题:王勃短短一生却屡遭不幸,请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2)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3)吾愧在卢前,耻在王后。
四、古诗鉴赏和古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田园乐 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释〕衣冠:古代士大夫的穿戴,指做官的人。
有人认为,“乐”字是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突出表现“田园乐”的。
16.古诗文经典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① ,龙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下陈蕃之榻。
②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③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 。
五、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7~20题。(17分)
离别的礼物
(美)弗·达尔
一个初秋的晚上,清风徐徐吹来,夜色迷人。11岁的彼得和爷爷坐在院子里,却没心思欣赏这明静的秋夜景色。一个劲儿地直想着屋里的那床毛毯。他没想到爸爸真的会把爷爷送走。现在,事情已经明摆着了,爸爸给爷爷买来了离别的礼物——一床大毛毯。
今晚,是他和爷爷相处的最后一夜了。爷爷看出他的心思,说:“我去把口琴拿来,吹一支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
然而,爷爷从屋里拿出来的不是口琴,而是毛毯!
“啊!这毯子真好!”老人抚摩着毯子说,“你爸爸真是个好人,这要花多少钱呢!有了这床毛毯,在那地方就不愁冷了。那儿不会有这么漂亮的毛毯的!”爷爷只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自己的主意。
可彼得想:“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在那幢楼房——孤老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是幸福吗?”他真的不相信爸爸会做出这种事来。彼得难过得真想哭,但他忍住了,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走进屋子拿来了爷爷的口琴。
爷爷吹起了一支欢乐的曲子。彼得听不进去,他呆呆地凝望着峡谷,想道:“爸爸就要和那个女人结婚了。不错,那女人曾吻过他,并说过要当他的好妈妈。除此之外,再没别的事了……”
乐曲突然中断了。
爷爷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对彼得说:“你爸爸要娶的是位好姑娘。同这么漂亮的妻子在一起,他会变得年轻起来。我这老头在这里只会碍手碍脚,整天呼唤腰酸背疼的……”停了不多会儿,爷爷接着说:“再说不久就会有婴儿诞生,我也不愿听婴儿啼哭,还是走的好。来,再吹一段我们就去睡。明天我就要带着新毯子上路了。你听听,这一段虽然有点悲伤,但今晚听起来还是蛮好听的。”
忽然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那是爸爸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娃娃的女人回来了。口琴声戛然而止。
爸爸没说一句话。那女人走过来娇声娇气地对爷爷说:“明天,我就不送您啦!我是来向您道别的。”
“您的心也太好啦!”爷爷说着,低下头,望着地面,望着他脚边的毛毯。然后,他弯下腰,拿起毯子说:“请您看看这个,我儿子送给我一条多好的毛毯做离别的礼物。”
“呵,”姑娘摸了摸毛毯说,“这毯子真不错。”她忽然转身向着爸爸冷冷地说:“肯定花了不少钱!”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的……”
她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半晌,终于开腔了:“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
“是的,”爷爷说,“是双层的,一床漂亮的毯子,给我老头做纪念!”
她没法发火,一转身要走,正好遇到想进屋的彼得。她又转身嚷道:“不管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尴尬的神情。
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来,把它剪开,成为两床。”爸爸和那个女人都楞住了。“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
“这个主意不坏。”爷爷温和地说,“我不需要这么大的毯子。”
“是的。”彼得又说,“一层毯子足够送走一个老头,省下一半,留着以后会用得着的。”
大家都沉默了。
好半天,爸爸走到爷爷面前,呆呆地,没有一句话。爷爷望着儿子喃喃地说:“没关系,孩子,我知道你不是这么想的……我知道……”
这时,彼得哭了,但没什么,因为爷爷、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团……
17.在第2—3自然段里,爷爷说要拿口琴出来,拿出来的却是毛毯。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18.第4自然段中,爷爷称赞毛毯好,说彼得的爸爸是好人,其用意是什么?(4分)
19.爷爷为什么要吹一支欢乐的曲子?(4分)
20.为什么说“有点悲伤的曲子今晚听起来蛮好”? (5分)
六、按照要求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题目自拟。(14分)
21.从《离别的礼物》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赏析其性格特征。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找到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寻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片刻逍遥;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22.请以“自然和心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能写成诗歌。
语文答案
一、1.C (伧 chen 昵nì)2.B(A项:蘖—孽 C项:藉—籍 D项:涌—拥)
三、10.D(易:更改) 11.A(A项:于是/依靠、凭借;B项:表转折;C项:取独;D项:表目的) 12.B(原文是“勃戏为《檄英王斗鸡文》”,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
四、15.(5分)全诗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其中一、二两
句描绘了美好的山村自然风光,第三句表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和谐,最后一句展现
了淳朴的民风。16.(6分,每句1分)①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②宁移白首之心 不
坠青云之志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17.(4分)爷爷说的和做的不一致,反映了他心里忧思重重,心情沉重。18.(4分)爷爷这样说,既是安慰彼得,也是安慰自己,说明他努力从好的方面去理解儿子,以求心理平衡。19.(4分)爷爷吹欢乐的曲子是为了安慰彼得。20.(5分)这支悲伤的曲子正合爷爷内心的酸楚和彼得的悲伤心情。
七、22.(60分)审题提示:这个题目的文眼是“心灵”(“精神依托”),重在描写“自然”。此间的“自然”不能仅限于一物,而应由景物构成整个意境:潇湘暮雨,寒江独钓,北雁南飞,大江东去,都可入文,但必须有“心灵”灌注。以描写为主,在描写中寄寓“心灵”,万万不可空发议论。也可从窗户前一簇奋力攀登的爬山虎、门口一条潺潺的小溪落笔,以小见大。
总结: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天天练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学习进步。
小编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