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16
儿童如诗
赵思运
我一直认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诗的本质是儿童的。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
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那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芒。我觉得,一个太善言谈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他了洞穿万物的神力,他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回了,与常人无异。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
诗人牛汉讲过一件事。有一天,他正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威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不是‘花灭了’!”外孙女坚定地抗议道:“花真的是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但是,外孙女的回答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愕得哑口无言了”。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与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就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当孩子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的憧憬是永恒不灭的。记不清是在哪一家刊物上读到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
小女孩对挥锹动土的德国士兵说
刽子手叔叔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
你埋得太深了
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
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椎心的疼痛,那种感觉绝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够概括得了的。我会想像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这首诗都会感到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又决不仅仅止于控诉。她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那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最沉静也最打动我的是这么一个小场面,记得是格非某一篇小说里写的,十几年以前读过的。现在只记得几句话。是一个成年人与儿童的对话。
你的桥不牢
它是给鸽子走的
鸽子能飞过河去不用桥鸽子也能飞过去
它是给没有翅膀的鸽子走的
所有的鸽子都有翅膀
没有翅膀的鸽子没有翅膀
在课堂上我曾拿这几句话以《童话》为题给学生当诗讲过,有一个学生很感动,说是读到的最好的诗了。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成年人与孩子的对话,成年人的话是对的,孩子的话也是对的。但在本质意义上二者却是极端对立的。成年人一再强调的是实用价值,依据的是常识与现实的真理原则;孩子强调的是精神价值,依据的是人性与形而上学的神性原则。在巨大的张力中,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神性的执着。孩子单纯的话语里的丰富蕴藉足以令人沉思、深思。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密密地把人们的诗性与神性封锁住了。在上帝的眼里,成年人都是盲人。
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
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
10.为什么说“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
11.请分别说明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义。
1 这个美好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2 孩子单纯的话语里的丰富蕴藉足以令人沉思、深思。
12.结合全文,说说对“儿童如诗”的理解。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人牛汉“惊愕得哑口无言”的原因是,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与经历过的,儿童富有诗意的世界震撼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诗人审视反思生存中的理性。
B. 我们读纳粹集中营小女孩的诗都会产生震撼、不寒而栗的感觉,因为这首诗不仅控诉了纳粹的罪恶,更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人类以及美好世界的尊重。
C. 马斯洛的“健康的儿童性”认为,在对待生活方面,儿童要多一些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成年人要多一些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这样两者就会找到诗性与理性的最佳结合点,既能揭示社会的底蕴,又能重新放射诗性与神性的光辉。
D. 文中多次提到“神性”,“神性”在文中的含义是“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是一种“洞穿万物”、“与万物沟通”的神力。
E. 作者笔法质朴自然,以平实的语言阐发了令人深思的哲理:儿童如诗,人们要在诗歌和儿童的引领下走出迷茫,寻找光明。
语言表达
14.下面几句话透露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中微子的质量很小,其宇宙意义却很大。现在我们知道,宇宙中的极大部分(90%)物质皆为所谓暗物质。它们是什么东西?科学家至今未搞清楚。而中微子在宇宙中的数量十分巨大,即使如此小的质量,其总质量足以超过目前已知的星系质量的总和。宇宙暗物质之谜,因此将局部揭开。
写作
15.以“对严寒失去了戒备”为开头,重组下面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以适当增删词语。
如果在各种宣传活动中,专家们不是忙着对暖冬做锦上添花式的一次次论证,而是多一点全面、通俗的科学解释、善意的提醒,大家对今年是“暖冬”的观念也许就不会这样深,以致于对严寒失去了戒备。
对严寒失去了戒备
〖参考答案〗
1.C(A.刹(chà) B.心弦(xián) D.信笺(jiān))
2.C(A中诫应为戒,警惕的意思;诫,警告的意思。B中灌应为贯,贯通的意思;灌,浇、灌溉、倒进去或装进去的意思。D中的辨应为辩,缔应为蒂。)
3.B(“如鲠在喉”的意思是“心中有话,不吐不快”,不符合句意。)
4.A(B.“比2007年净减少61万亩”语意不明,“近50%左右”自相矛盾; C.“对人权状况……粗暴干涉”搭配不当; D.成分残缺,删去“通过”)
5.B(注意前后语义的衔接和照应)
6.表特定含义;编造故事,以假当真
7.着意细微的变化,力求真实感;粗线条描绘,侧面烘托
8.西方艺术家把真实视为最高的艺术法则,无论是戏剧、绘画还是小说,都力求真实性;而东方艺术则更懂得读者和观众的心理,大胆地以假当真,超越生活。
9.BD
10.因为儿童眼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有灵性、有诗意的,儿童有能直接与万物沟通的神性;儿童能点燃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成年人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11.1在这个尊重生命、尊重人类的美好世界中,弱小的生命应得到保护,堕落的灵魂应得到拯救。
2孩子单纯的话语里有天真、陌生、非理性的眼光,有人性与形而上学的神性原则,有被强调的精神价值,它能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12.1儿童有洞穿万物、直接与万物交谈的神性,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儿童的眼里的一切都是有诗意的,儿童的世界是诗的世界。儿童和诗歌都以一种诗性的、神性的方式去观照生活和世界。
2儿童和诗歌都能将人们从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状态中解救出来,还原生活的诗性与神性。
13.AD ( B“我们”“不寒而栗”错; C与文章观点矛盾:“‘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E“质朴”“平实”错)
14.先找中心句:“宇宙暗物质之谜,因此将局部揭开。”这里“因此”中的“此”指什么呢?是指对中微子的研究。用“对中微子的研究”来替换“此”,符合要求的句子是:研究中微子的质量,将局部揭开宇宙暗物质之谜。
15.符合要求,转述正确,语句通顺,即可。例如:“对严寒失去了戒备是在专家们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忙着对暖冬忙着做锦上添花式的一次次论证而使大家对今年是”暖冬“的观念记得很深的情况下产生的,专家们的行为又少了些全面、通俗的解释和善意的提醒。”
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总结的高二上学期必修5谈中国诗同步练习,希望大家喜欢。
标签:高二语文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