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高二上学期语文必修5优化训练题(2)

编辑:

2014-10-16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5.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

6.完成下列问题。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7.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8.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5.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的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答案要包括以上画线的四个要点,要按顺序答出。)

6.(1)身材矮小,前额不宽,天庭欠圆,秃顶,鹰鼻弯长,双眼凹陷,嘴唇肥厚,脖子粗胖。

(2)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

7.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8.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创新应用

9.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旨(不超过20个字)。

据2010年11月21日《华夏时报》报道,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规定,以后学生不准进入任何非自己所住的公寓,也就是说,不在同一楼居住的学生,互相“串门”已经不可能了。而这一政策的适用范围,不仅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也包括在内。

看罢这条新闻,我想起了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文中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将自己完全包裹起来的做法让人好笑,更令人深省。人作为社会动物,社会交往是重要的活动,一个社会交往受到不必要限制的人,不就成了“套中人”了吗?

学校禁止学生相互“串门”,或许是出于管理和安全的考虑。然而,学校强调安全没有错,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再说,如果说不让学生进异性宿舍,还有一定道理的话,禁止同性学生之间“串门”则完全没有必要。学校管理,还是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度。禁止学生去其他公寓楼,无异于关闭了学生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交流场所,使学生成了“套中人”。

(摘自2010年11月22日《齐鲁晚报》,有改动)

解析:第1段介绍新闻内容,第2、3两段是评价,是答题的重点。读这两段,我们看出作者对人大的做法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都成了“套中人”了。

参考答案:莫让大学生成为“套中人”。

深层探究

10.阅读《变色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分析它们的含义和作用,比较它们的异同。

(1)“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变色龙》)

(2)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装在套子里的人》)

高考链接

11.(2007辽宁抚顺一中高三一测,22)“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创始人)

面对这句名言,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50个字)

答案:这两篇小说的结尾都是含蓄有力、耐人寻味的。从表达方式上看,前者用的是记叙,后者主要是议论。《变色龙》中巡官奥楚蔑洛夫的走,暗示出变色龙这种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是永远也不会消逝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说明别里科夫不是一种孤立的、个别的社会现象,他人虽死了,但是并没有绝种;产生他的土壤还在,现实生活中大有人在。

解析:要求能答出“水仙花”是一种隐喻,即人生活在现实中,在追求物质的同时要有对“心灵和精神”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答案:略

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总结的高二上学期语文必修5优化训练题,希望大家喜欢。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