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高二上学期语文必修5优化训练题(12)

编辑:

2014-10-16

(1)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2)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答案:

(1)作者认为,一般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即一般所谓昆虫研究专家,大多是保守的人类沙文主义。他们研究昆虫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治理昆虫,因此,他们发表文章出版书籍的前提就是提醒读者昆虫与人类的“不同”,乃至昆虫的“低等”。

(2)“电路”比喻社会结构,人的社会联系,“通电”指人们意识到个体之间的融合的重要性,从而互相联系、同步活动。作者认为人类的生存如同昆虫一样,被联系在一个系统的“电路”之中,这种“电路”不为许多人所意识。但人类作为更高级的生物,应该也有可能认识到这一独特的性质。

4.请根据课文概括归纳蚂蚁与人类的相似之处。

答案:蚂蚁和人类一样能栽培植物作为食物(培植真菌),喂养“家畜(蚜虫)”,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他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的生活方式与人类同样,有两种:集体性生活方式和个体性生活方式。

5.请你用简短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答案:本文是关于群居性昆虫的有趣研究和独特的理解。作者一反生物学家把人跟群居性动物截然分开的成见,难以置辩地指出了人和群居性动物的共同性。在自己最拿手的领域中,批判和嘲讽着人类的傲慢,并说明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是大自然的一种,应该团结合作,亲密互助。

6.本文的语言风格是幽默风趣的,请加以概述。(可举些例子来说明)

解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作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首先,作者作为人类的一员,却能“降格自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为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参考答案: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作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粘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做着这样的事。起初,它们是一个个阿米巴状细胞在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然后,一阵铃声,一些特殊的细胞放出聚集素,其他细胞闻声立即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构成动作迟缓的小虫子,像鳟鱼一样结实,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子实体,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

鲱鱼和其他鱼类的群体有时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如此协调,以至于整个群体从功能上似乎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成群的飞鸟,特别是那些在纽芬兰近海岛屿的山坡上做窝的海鸟,同样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贮存、处理、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我们的生物功能,或许就是建筑某种丘。我们能够得到整个生物圈中所有的信息,那是以太阳光子流作为基本单位来到我们这儿的。当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克服了随机性而重新安排成各种东西,比如,弹器、量子力学、后期四重唱,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的概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1.选段中的粘菌和鲱鱼在生活中体现了怎样的行为特点?人们在生活中又体现了怎样的行为特点?

2.通过生物与人类行为的比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段文字体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

4.下列各种说法中有误的两项是(  )

A.作为一个生物学家,作者的见解并不是想当然的空论,而是蕴涵了深刻的科学思想。

B.选文中作者对粘菌“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做了有趣的分析。

C.作者看到了人类的盲目自大,因而对人类未来的前进持悲观态度。

D.选文的语言风格为平实朴素。

E.从选文中我们可以推断:本文作者不赞成传统生物学中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观点。

答案:

1.生物行为特点: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人类行为特点: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

2.解析:作者的情感是融入在叙述和议论语言中的,或赞成,或反对,或鞭挞,是从这些语言中透露出来的。

参考答案:赞成群体之间的互相融合,批判强调个体的行为,对人类作出警示。

3.生动、细腻、幽默。

4.解析:C项“悲观态度”错误,D项语言风格应为生动细腻。

答案:C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醣体,白天配醣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醣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醣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醣体,在夜晚配醣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会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植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5.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6.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指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醣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含羞草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答案:

5.解析:A项文章中没有说“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C项犯了绝对的错误,并不是“指所有豆科植物”;D项忽略了“睡眠是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根据文章第1段,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B

6.解析:文章第3段一开始说:“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研究出这种活性物质的正是上田实等人。

答案:D

7.解析:A项第3段中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并没有控制兴奋物质,兴奋物质只是相对降低;B项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D项最后一段中说“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研究人员只是刚完成实验,真正的“绿色”农药还没有研制出来。

答案:C

创新应用

8.下面一则新闻缺少导语,请根据题目及主体加上所缺内容。

故宫古建筑遭白蚁侵袭浙江“土专家”灭蚁有奇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故宫发现的白蚁学名叫黄胸散白蚁,对古建筑破坏力很大。而在浙江德清云岫寺和蠡山古戏台里抓到的白蚁,与故宫新发现的白蚁为同一种。今年4月底,经中国科学院专家推荐,故宫管理委员会专门委派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研究员刘思迪、工程师王方,在全国白蚁防治中心主任石勇等的陪同下,到浙江德清考察白蚁防治技术。专家们眼看着研究所的技术人员通过一套技术特殊的方法把白蚁引进来,又放回去,结果惊奇地发现,不到24小时整个白蚁“家族”就被“灭门”了。

浙江省德清县白蚁防治研究所虽然地处江南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但其在中国白蚁防治领域却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该研究所牵头组建了“中国堤坝白蚁防治中心”,帮助中国成千上万的堤坝躲过白蚁的侵蚀。2010年,这个所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名为“克蚁星与监测装置联合应用防治白蚁”的新技术,关于这项技术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生物学杂志《生物社会学》2010年48卷第2期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专家们很高兴,当即邀请四位“土专家”北上。

(摘自《中国经济网》,有改动)

解析:新闻正文通常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通常,记者在采访之前、采访中间和采访之后,头脑中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所采新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来表现它。而这种思索一旦成型并付诸文字,最先落实的部分往往就是新闻的开头——导语。导语完成了,新闻标题的拟定和新闻正文的写作也就比较顺畅了。

参考答案:最近,北京故宫古建筑受到白蚁严重威胁。既要杀灭白蚁,又不能对古建筑造成损害,故宫管理委员会的专家们一筹莫展。近日,他们从浙江德清请来了4位防治白蚁的“土专家”,为故宫“对症下药”。

深层探究

9.作者所描述的作为生物的社会到底和人类是什么关系?

答案:

文章是对于生命的赞歌,赞颂地球生命的坚韧,赞颂万物的生机,庆幸人的存在的幸运,感谢人体自我平衡、自我调节的功能。甚至在讲到病和死的时候,托马斯博士也能以他独特的学识和魅力,把阳光洒满这些阴暗的领域。文章强调了生物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从另一方面指出了人和其他生物本质上的同一性。

人类还有其不容异己的另一方面。刘易斯·托马斯从独特的角度,带根本性地批判了这种人类自大或人类沙文主义。人其实并不是独立的、自足的实体。人是由具有独立的生命、独自复制繁衍的细胞和细胞器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宏观地看,人又是社会、城市这些巨大生物的细胞,是无名的组成部分。因而,人的自尊自大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必要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同一性比其特殊性更为重要。

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上学期语文必修5优化训练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