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知识点

高二人教版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灯下漫笔(节选)

编辑:sx_gaohm

2015-10-12

《灯下漫笔》,是《春末闲谈》的姊妹篇,出自杂文集《坟》。作者鲁迅。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人教版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一、关于背景

1925年前后(此间鲁迅先生小说集《彷徨》问世),中国社会异常黑暗。社会上章士钊的复古言论甚嚣尘上,胡适极力掀起“整理国故”的复古风潮,更有反动政府的文化围剿(杨荫榆、陈西滢等人便是御用吹鼓手)。鲁迅先生冷峻、沉静地审视社会风云,虽有“彷徨”,但仍然不断地对“国民性”进行探讨,深刻揭示群众的思想上的愚弱、懒惰、巧滑等劣根性。“议往往执滞在几件小事情上”,“遇到这些小事情,而偏有执滞于小事情的脾气”(《〈华盖集〉题记》),这种执着的精神在《灯下漫笔》中已经十分清楚。为痛斥复古者的谰言,为痛击愚昧同胞一掌并使之猛醒,更为了激励青年开创未来而写下了本文。第一部分发表于1925年5月1日《莽原》第2期,第二部分发表于5月22日《莽原》第五期。

二、内容分析

课文只选了《灯下漫笔》的第一部分。原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在1925年5月1日和22日《莽原》的二期和五期发表。全文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所谓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全文两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第一部分侧重于谈古,第二部分侧重于论今。两者既紧密贯通,又可以独立成文。

课文所选的第一部分,一共14段文字。文章在准确剖析中国历史的基础上,把中国历史概括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创造这中国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这正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由钞票贬值而引起对“人”的价格贬值的思考。

写北京的钞票兑现难,写自己的真实感受,钞票跌价,自己赔钱,反而“非常高兴”。为下文做铺垫。

第1段,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开端。“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见好,因此执迷现银的乡下人,稍明事理的人都乐意收受钞票。本段的第④句陡然一转“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引出了下文。

第2段,写蔡锷反袁起义,引起钞票行市骤变,银行停止兑现,购物贬值,换铜元、外钞不成,向朋友借现钱怎么会有?局面甚残酷。

第3段,写自己的实感,三四十元的中交票,六、七折就换了出去,自己还“非常高兴”。

第4段,写自己怀里揣着银元,高兴之余,突发“另一种思想: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就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部分先写钞票的信用好,因政局动乱骤然变了行市,贬了值。到自己出手的庆幸,到触银深思,事情虽然不大,但却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但这并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它只是作者引起下文的一个铺垫。

第二部分,5—11段。考查中国社会的本质,得出“两个奴隶时代”的结论。

在纷乱至极的社会中,中国人在暴力的镇压下,不求人格,只求做上了轨道的奴隶,整个三千年的不过是想做而不得,或者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第5段,紧承第4段回答原因之一。假设有一种暴力使人不及牛马,当然打死奴隶赔一头牛马便要心悦诚服,因为他们本来牛马不如。

第6段,上面的“假如”绝不是凭空假拟,就来剖析。从钦定正史,到“鉴编”史纲,历来不过记述的都是这些“小玩艺”——“将人不当人”。可新近教科书却说“向来就很好。”

第7段,由第6段转折剖析中国人向来没争过人格,官与强盗的争杀,使百姓只希望有个主子让自己做牛马。但只求做稳牛马的日子实际是不好碰到的。

第8段列举各个时代动荡使百姓求做牛马也不能,因此只求另外的人来做主子。当个上轨道的奴隶。

第9段,承前面7、8段,百姓求之不得,而来者不是狡猾者,就是外族者,总之,他们教给百姓如何服役,秩序稳定了,百姓做稳了奴隶,因此欢呼“天下太平”!

第10段,上面的剖析令人信服,但偏有学者们不讲事实,而是美化历史为“发祥”、“发达”、“中兴”,作者直截了当地戳击“太绕弯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部中国,就是“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第11段,进一步指出那些“作乱人物”不过成了“给主子清道辟路的”。

这就是我们的历史。一部统治者使人民做奴隶的历史,一部老百姓甘心做奴隶的。

第三部分,12—14段,现实情况下走哪条路呢?我们只有创造“第三样时代”,这是我们青年的使命。

如果说第二部分从假设开始,剖析历史,揭示历史规律;那么,第三部分则从古到今,中国现在无不是在两种时代的方式下生活,“想做而不得”,因此,唯求“暂时做稳”了。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创造这中国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第12段,指出那些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虽“于现状不满”,但他们神往的是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而百姓不是迁进租界,就是避入教堂,因为那里可做稳了奴隶。

第13段,连用两个反问句,对提倡复古者进行批判。

第14段,我们也不满现在,但却不反顾,而是要创造第三样时代,是青年的使命。

全文从现实生活的兑现钞票起笔,谈行市,说心绪,陡然笔力一振,切入题旨,“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然后放开思路,说古道今,最后指出青年人的使命是创造“第三样时代”。

对比国学家崇奉国粹,文学家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热心复古,不难看出只有鲁迅先生“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不忌惮地加以批评。”对比中国上有利用暴力使百姓不及奴隶的,有编纂正史、略史或者教科书使百姓本已奴隶的生活美化为“很好”的,更有甘心纳粮、磕头、颂圣的,不难看出只有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因此他才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毛泽东语)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二人教版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要点归纳《泪珠与珍珠》

高二语文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故都的秋》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