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知识点

苏教版高二年级语文下学期一单元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编辑:sx_songlj

2018-05-07

文章在写作上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

原文欣赏《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五亩(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豚:小猪。彘:大猪),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数:几)。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的时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

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背景:

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足稳定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因此,各个诸供为称雄,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贤者数人其中就有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的不同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字词:

通假字词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鸡豚狗彘(zhì)之畜 【无】失其时 【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一说通“敛” 收敛 积蓄(一些学者提出:“检”字本应为“敛”后经讹传为“检”,若为“敛”字,与下句的“发”字对仗更为工整。)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 道路 【莩】通“殍” 饿死的人

5:【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6: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无】通“毋” 不要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cù 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shuò 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

⑤理直气壮 成语正确

·3.发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指打开粮仓 救济百姓

②百发百中 成语发射

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征发、派遣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开放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发出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

⑧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卖油翁》发射

9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头发

练习题:

1.下列词语中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数(cù)罟

洿(kuā)池

弃甲曳(yè)兵

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

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

D.衣帛(bó)   畜(chù)养    请以战喻(yù)

【答案】 C(A.洿:wū;B.莩:piǎo,D.畜:xù)

2.下列句子中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

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答案】 C(A加:①更,②夸大;B直:①只,不过,②通“值”,价钱;C兵:兵器;D胜:①尽,②超过,胜过。)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②④⑤

【答案】 A(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 B(都是宾语前置)

好了,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就给同学们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大家可点击精品学习网来看~~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