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政治 > 高二政治试题

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编辑:

2017-01-03

17.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沈政和两名合作者研发的“睡眠与梦的监测与干预系统”具有睡眠质量分析、梦的分析、梦 的诱导等功能,为我们科学认识梦境现象 提供了科学的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而且梦中的景象变化万千,有时犹如现实生活。对梦境的正确认识是(   )

A.梦境是虚构的,与客观世界无关        B.梦境可能是神的启示

C.梦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D.梦境并不是无端的,它是对未来生活的预兆

18.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当他把定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写道“ Final”(定稿),但他马上又觉得不妥,便在旁边补了一行“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句“Nothing is final!!!”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绝对的   C.真理是发展的  D.真理是普遍的

19.据报道,一枚在西伯利亚 科雷马河的永冻层已经封冻了三万年的种子,被俄国科学家在培养皿中成功复活,并种出了一棵水果树苗,创下复活最古老植物种子的纪录。这一科学成果说明(  )

A.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B.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我们党历来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探索。十五大报告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 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这个过程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可以摆脱客观对象的束缚

②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③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有学生运用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判读,很快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表明(  )

①认识的发展受已有知识的影响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③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④认识事物要有创新思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 痼疾”。 从哲学上看,漫画《闯》折射出部分人背离了(  )

A.联系的普遍性

B.联系的主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客观性

23. 下列与“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

A.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B.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C.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D.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24.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 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 内。

25.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6.日本“购岛”闹剧发生以来,中国海监船、渔政船组成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开展常态化维权巡航执法,维护中国海洋权益。从哲学上看,中国旗帜鲜明地维护固有领土钓鱼岛的主权是因为(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C.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领魂,我国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D.事物间的联系具 有普遍性、客观性

27.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 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A.把握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      B.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把握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把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