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5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据此回答16~18题。
16.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是
A.春小麦、高粱、玉米
B.大豆、甜菜、棉花
C.冬小麦、油菜、柑橘
D.春小麦、棉花、梨
17.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8.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
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 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②③⑦⑧ D. ⑤⑥⑦⑧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19.下列油田中位于我国华北的是
A.辽河油田 B.大庆油田
C.中原油田 D.胜利油田
20.我国东北、西南向的山脉中,是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有
A.大兴安岭 B.武夷山
C.长白山 D.巫山
21.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较,其共同点是
A. 各月气温都高于0℃
B.一月平均温度都在0℃以下
C. 降水集中夏季
D. 四季比较分明
22. 我国不受寒潮侵袭的地方有
A. 台湾岛 B. 海南岛
C. 滇南谷地 D.雅鲁藏布江谷地
23. 我国修建京沪高速客运专线铁路,说明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是
A.高速化 B.网络化
C.专用化 D.综合化
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右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关于我国耕地分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西多东少
D.北多南少
25.专家警示,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必须保持20亿亩的耕地底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A.大面积围垦沿海湿地
B.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
C.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D.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
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地质时期,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作用,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图13)。据此完成26题
26.从地质作用来看,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有
A.地壳的上升运动
B.地壳的下沉运动
C.流水的沉积作用
D.流水的侵蚀作用
第II卷(共60分)
二、综合题(共60分)
27.分析“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料”(表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5分)
表2
(1)说出该省区的简称。__________
(2)在该省区的上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的面积是最多的,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简述该省区草地面积广大的原因,并分析该省区草场类型自东向西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省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区是中国古老灌区之一,也是该省区粮、油、糖的生产基地,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过度发展灌溉农业会带来哪些问题?(说出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该省区的资源优势,该省区应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有哪些?请说明该工业部门的布局条件,完成表3中的内容。
表3
标签:高三地理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