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化学 > 高三化学课件

高三化学教学课件: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目标的编制

编辑:sx_liuyx

2013-06-25

【摘要】精品学习网小编编辑整理了高三化学教学课件: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目标的编制,供广大同学们在暑假期间,复习本门课程,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巩固学过的知识!

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编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案中体现得不够充分甚至不够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反映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有了再认识。本文试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比较入手,阐述新课程标准下编制教学目标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比较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下称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包括化学基本知识和重要的实验技能,化学与技术,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三项;过程与方法包括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六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学习和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创新精神四项。

教学大纲从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三方面规定了教学目的。指出四方面的教学目的,一是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二是激发兴趣,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关心自然和社会的情感;三是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初步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四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

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的、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内容为知识和实验技能,参照知识、技能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程度从低到高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以上比较不难看出教学大纲存在的不足:一是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及其分类比较粗糙,教学大纲所指的知识实际上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程序性知识主要体现在技能,缺乏策略性知识即方法的认识。二是知识掌握等级虽依据布鲁纳的目标教学理论进行设计,却缺乏方法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等级设计,因此后者在教学执行过程中难以把握。只有比较明确的教学要求而没有提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技能后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新课标吸取了知识分类方面的理论成果。把知识分成认知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特别是把策略性知识作为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肯定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成为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新导向。新课标保留了知识教学要求的等级分类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最显著特点是以行为动词对不同等级的要求进行了描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认知性的最低等级要求中的“说出”,最高等级的“设计”,技能性的最低等级要求中的“模仿”,最高等级的“迁移”,体验性的最低等级要求中的“参与”,最高等级的“建立”,这些都是比较明确并易操作的。

新课标吸取了世界理科教育中的“STS”教育、综合学科教育等理念。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获得化学双基而且要学习实验研究方法,把获得化学双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拓宽了化学教学的内涵。其中,对化学实验的要求明显提高。要求学生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不仅要完成验证性实验操作,还要进行实验探究,掌握一定的实证研究方法、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及实验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方法。除此之外,新课标还提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要求,强调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关心和判断。

新课标吸取了元认知理论成果。重视学生对学习的反思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可持续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与新大纲比,新课标增加了“过程与方法”一块内容,要求通过化学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

课程标准吸取并极力倡导建构主义学习观。把科学探究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指出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的,不仅要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还要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化学研究性学习集中反映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通过学生课题研究活动实施。我们还应注意到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以探究的策略组织教学,把课堂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主阵地。

课程标准吸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提出的“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把化学教育置于整个教育体系中,突出化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在竞争依然十分激烈的当今,提出了要逐步培养学生既要独立思考又要善于与人合作,把学生具有团队精神作为化学教学需承担的一个任务。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组织讨论、组织自主探究等以往教学忽视的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我们要重新认识课堂功能,重构化学课堂成为新课标下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这些目标的提出,反映当代教育理论对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顺应当代世界理科教育的发展潮流,赋予化学教学更多的使命。

二、教学大纲下教学目的编制的回顾

化学教学目的的编制,是化学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一节课及至一节内容的统领。以前,教学目的只关注化学知识的传授,并且没有认识到知识的分级达到目标,编制时常使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如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这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阐述不清,对“掌握”“理解”等用词认识不到位,没有注意到氯气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哪些情感教育,哪些方法教育,更谈不上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备课时所提出的教学目的。

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始注意到知识掌握等级的分类,不同知识所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不同的。于是,开始细化本节课的知识,明确这些知识属于哪些等级。比如氯气备课时就应明确氯气的物理性质属于识记等级,即知道“是什么”;氯气的化学性质属于理解等级,即懂得“为什么”。随着对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视,我们又注意到除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外,还应有其他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于是,教学目的开始从仅关注学生对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掌握扩展到利用这些性质渗透能力培养。比如,利用氯气化学性质中的强氧化性,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分析问题的能力,迁移到氯气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的类比能力等。我们也注意到除知识、能力外,我们还应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利用氯气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又能作为化学武器使用等性质特点,进行热爱和平、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利用制取氯气的装置进行化学美教育等。

在新大纲下,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编制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部分。尽管教师都意识到教学目标编制的重要性和教学目标编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阐述自身存在的缺陷,对学生掌握层次虽提出比较明确的要求却缺少评价显得比较笼统。比如,大纲规定某知识应达到等级是理解,教师不可能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理解”了什么、“理解”了多少以及“理解”到什么程度,而是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动作才能反映出来。

三、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编制

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不仅是一字之差,而是对教学本质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对教学行为的指导发生了变化。“教学目的”更多的是从教师角度考虑通过教师的“教”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对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对不同的学生而言,教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达成方向是单向的,达成手段是单一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改变审视问题的角度,更多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展示的是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对不同的学生依据学生的基础和发展可能性设计不同的目标,达到的方向是双向的,达成手段是多样的。

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究竟能够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行为,而不是用来表示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目标应集中在学生将能做些什么,另外,目标也应说明的是教学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分析学生学习条件制订目标,要考虑要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怎样指导学生按什么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学的过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除知识掌握外,通过知识载体还获得哪些体验。

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目标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学习结果作出清楚的总体性说明;二是说明学生将达到什么要求;三是通过鉴别问题与需求评估程序来制订目标;四是通过教学而不是其他途径来达到目标。

教学目标编制时应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语言使用,变以往的“通过什么使学生怎样”的语言为“学生通过什么活动能怎样”。教学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检测、可操作的句子来陈述。还是以氯气为例,对氯气物理性质这一知识目标的编制应该是“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自主探究氯气的色、味、溶解性,全体学生能正确说出氯气的色、味、溶解性。”这里,清楚地表达了氯气物理性质属于认知性的学习目标,这一知识点掌握等级是识记,获取这一信息的方法是实验探究,学生习得这一知识是自主建构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要求全体学生能识记这一知识以及是否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检测方法是“说出”。

针对教学任务与教学设计的范围,教学目标可分为高中化学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章节或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的编制,便于我们能从全局把握并指导教学实践。在新课标下,总体教学目标的编制应分析学生的学习条件,确定起点行为,理解课程研究教材,确定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举措。开发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型学习课程的方向和要求,落实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策略。要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目标之一而不能作为目标的全部。各年级、学期的教学目标编制要确定使用教材及如何使用,学生学习起点和教学任务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进程,明确学生发展目标并具体化,落实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测手段。

章节或单元的教学目标的编制,主要任务是安排教学课时数,安排教学手段和媒体的运用,分析本章节或单元的学习内容特点、学生能力发展或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侧重点、研究性学习在本章节或单元的体现方式和要求,明确学生认知性目标和策略性目标,制定目标检测工具,落实目标达成度的评估、教学反馈与修补办法。

一个完整的课时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下应该从三方面进行编制:

1、本课时认知性学习目标及其掌握水平:主要阐述学生通过什么学习方法获得哪些知识,掌握程度应达到什么水平,目标达成面预期多大,通过什么途径进行检测目标达成度。

2、本课时技能性学习目标及其掌握水平:学生在获取信息以及加工信息使之同化并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哪些手段、方法,习得哪些技能,这些技能掌握程度应达到什么水平,目标达成面预期多大,通过什么途径进行检测目标达成度。

3、本课时体验性学习目标及其掌握水平: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对化学某一知识、观点、相关社会问题等产生认同,有无合作、探究欲望和快乐感。这种目标编制要防止大而空,要注意所提出的目标应是本课时能够达到的,而不是提升到辩证唯物主义或爱国主义,因为这两者是需要不断积累而不可能通过一课时就能达到。

以“氯气的性质”这一课时为例阐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编制:

1、全体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或观察演示实验能自主获取氯气物理性质的信息,并能说出氯气的状态、气味、颜色、在水中的溶解性。

2、全体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取氯气化学性质的信息,全体学生能默写出氯气与铜、铁、氢气、磷、水、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大多数学生能迁移到氯气与铝、氢氧化钠等反应。

3、在教师帮助下,通过讨论分析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大多数能标出氯气反应时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能正确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4、通过讨论,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解释氯气消毒漂白作用,感受到氯气毒害与消毒的双重性,认同合理使用氯气造福人类的观点,建立起正确判别和预防氯气伤害的认识。

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化学课程的理解、对某一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对教学内涵的研究。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风格,规定了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此,教学目标也成为教师的一块试金石。

更多频道:

 

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 高中资讯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