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8-08
1.背景: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2.隋朝创立:
(1)隋文帝开始有分科考试选官。
(2)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唐朝完善:
(1)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2)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4.评价:
(1)积极:
抑制门阀士族;扩大官吏来源;提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联系科举制的平等性及文化性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影响)
(2)消极: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到明清时八股取士,逐渐成为维护专制统治、限制思想自由的文化专制工具。(联系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兵制)
1.府兵制(西魏到唐玄宗前期)
(1)创立:西魏,兵农分离。
(2)改革:隋文帝,兵农合一。
(3)调整及崩溃:
①唐太宗调整健全。 ②武则天时逐步破坏。 ③唐玄宗开元年间崩溃。
(4)对唐朝府兵制的评价:
①积极:增加关中军力,利于中央集权;不易开成割据(兵将分离);减轻国家负担(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
②消极:自备武器粮食,加重农民负担(联系北朝《木兰辞》);府兵服役往返,浪费生产时间。
(5)府兵制崩溃的原因:
均田制(经济基础)破坏;兵役繁重逃亡多;府兵地位不断下降。
2.募兵制(唐玄宗后期)
(1)利:衣食国家供给,减轻农民负担;兵将相知,战斗力强。
(2)弊:兵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形成。
(四)租庸调制(隋朝和唐朝前期赋税制度)
1.隋朝:沿用北魏租调制,庸制(纳绢代役)有年龄限制。
2.唐朝:以轻徭薄赋为指导思想,实行租庸调制。
租是指交谷物;调是指交纺织品(丝织品和麻布);庸是指无年龄限制地纳绢或布代役。
3.作用:利国利民
保障赋税收入,巩固府兵制,使国家富强;保证生产时间,赋役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
(五)两税法(唐朝中后期赋税制度)
1.背景:唐玄宗后期,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只有实行新的赋税政策,才能解决财政困难。
2.时间与人物:780年,唐德宗,杨炎
3.内容:两种交税依据(按资产交户税,按田亩交地税)
两个交税时间(夏季、秋季)
4.意义:
税制得到统一,保证国家税收;改变人丁为主,人身控制放松;
扩大税源增收,减轻农民负担;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和进步。
5.局限:土地兼并;隐瞒转嫁;苛捐杂税。
(2)经济:农业、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商业繁荣,长安、洛阳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四.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隋唐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原因:交通发达;政策推动;民族融合;中外交往。
(一)农业的发展(特点)
1.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围湖造田:减弱湖泊的调节功能 向山要田:大量地表植被破坏
2.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改进。
大运河,专职官,工程多,筒车灌,曲辕耕。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唐中期,收茶税。
(二)手工业的发达(特点)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