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编辑:sx_haohm
2011-07-13
【编者按】应广大考生需求,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为广大考生朋友整理了2011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同学一起来学习吧!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1.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有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 )
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
2.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
B.广大妇女不能参政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3.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成为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4. 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上谕文武百官日: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上”,应该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5.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阁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 )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美国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6.法国对华远征军的一名翻译官曾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行径发生于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7.20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在建立时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 ( )
①实行三权分立 ②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 )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9.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应该是 (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政协会议召开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0.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人到运动中去。”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 )
A.又想创立科学理论 B.只想创立科学理论
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D.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
11.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 )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③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等阶层共同努力的结果
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2“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呜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这副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 )
A.50年代束60年代初 B.60年代束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更多见附件:2011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