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竞赛试题练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编辑:

2013-10-29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0分)

12.(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26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五年(1666年),沙皇特派“使团”到准噶尔部对其首领僧格等人进行威胁利诱,要其归顺俄国,但是遭到拒绝。康熙九年,僧格的同母异父兄车臣等为争夺财产将僧格杀死,在西藏当喇嘛的同母弟噶尔丹赶回,自立为王,势力日强。康熙十六年,他出兵攻灭了移居青海地区的和硕特部。次年,又趁回部伊斯兰教派内部纷争,占领了天山南路的叶尔羌回城,还占据了哈密和吐鲁番,控制了河西走廊的西部,并不断干涉漠北蒙古的事务。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瀚海》

材料三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 ——章梫 《康熙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当时中国北方边疆存在哪些问题?(3分)

(2)材料二中,康熙为何事而“亲征”?(1分)为加强对北方边疆的管理,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2分)你认为这一评价是否客观合理?谈谈你的看法。(3分)

13.(2011年4月宁波二模39题)(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

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

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战后的最初几年……更多的人认为对付这些印第安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驱逐出白人的势力范围。乔治•华盛顿旗帜鲜明地支持这种意见。他说:“我们的扩张,将使这些野蛮人和狼都退出我们的视线。他们都是我们的猎物,只是外形不同。”

——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材料三 美国一家图书馆收藏着《第三帝国重建德意志昔日光辉的宣传海报》(图16),有美国人认为海报中从左至右第一人为华盛顿,其余依次为俾斯麦、兴登堡、希特勒。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10分)

(2)概述材料二的核心内容,据此分析材料一、二的矛盾之处。(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部分美国人认为左起第一位人物是华盛顿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认为能将华盛顿与“海报”中的希特勒相提并论吗?为什么?(10分)

14.(2011年宁波八校联考31题)(12分)唐太宗和康熙帝统治时期,均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治世时期,这跟统治者采取有效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东突厥部众约10万人归附唐朝。贞观四年,就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朝廷内部出现争议。)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汨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吾民,永控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国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备自保全,比不能抗衡中国。……”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直将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屏蔽,策之善者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1)据材料一,请概括指出唐朝大臣在处置东突厥问题上的不同主张。(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最终是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的?(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在处理边境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并结合所学,用史实来论证。(5分)

(3)请结合唐朝和清朝对东突厥和喀尔喀采取的政策,谈谈你对唐太宗和康熙帝治理国家的认识。(2分)

15.(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39题)(27分) 19世纪以来近代民族主义内涵丰富,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通过以下几则材料进行一些探讨:

材料一 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真相。以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况很少,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认为国王有理由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很好。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就更困难了。……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

——《全球通史》

(1)(4分)根据材料一谈谈拿破仑战争的作用。近代国家来源的理论是什么?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权力争夺和权力斗争一直是国际战争的真正原因。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之类的力量,不过是达到夺取权力这种目的的手段。

——《世界文明史》

(2)(6分)材料三所提到的权力争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在一战和二战的爆发原因里能找到哪些被利用的民族主义因素?当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相结合会体现出什么特征?

材料四 随着一战的结束,民族主义已在整个欧洲获胜,一战期间以及以后,民族主义思想开始使欧洲海外殖民地诸从属民族的亿万人民的觉醒并行动起来。

——《全球通史》

(3)(3分)试举两例谈谈一战后殖民地人民民族主义觉醒的表现。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中国人最崇拜的是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外国旁观的人说中国是一片散沙,这个原因是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因为一般人民只有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

——《三民主义》

(4) (8分)简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内涵的演变。试分析发生演变的原因。从政治的角度分析 “中国是一片散沙”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5)(2分)1928年后的蒋介石向来标榜自己全面继承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试结合史实说明蒋介石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背离。

材料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程度,而且犹有过之。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6) (4分)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处理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16.(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28题)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社会革命主要内容是什么?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具体办法是什么?(5分)

材料二 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须有国务员副署,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同时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关内容

(2)材料二确立了什么政体?概述材料二颁布的重大意义。(3分)

材料三 孙中山明令废除清朝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式礼节,代之以鞠躬、脱帽、握手之礼;书信落款中的“顿首”、“再拜”及带有封建等级色彩的称谓,以新式名词代替;过去常用的大人.老爷之称均被革除。他要求民间称呼官员均学习西洋或东洋,称为“先生”或“君”。 ——据《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司厅称呼文》等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和旗袍开始流行……吃西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当时的妇女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3)材料三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2分)材料三、四反映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2分)

材料五: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4) 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0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纪念性、示范性学校,列举朱执信先生在介绍西方思想方面的贡献。为了维护中华民国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在这之前,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哪些努力?(4分)

17.(2010年11月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27题)(14分)民主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人物对民主存在不同的理解。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1782年,一位华盛顿过去的部下刘易斯•尼古拉上校,给他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劝华盛顿担任“国王”。华盛顿回信道:“在我看来,这封信包含可能降临到我国头上的最大危害。如果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的话,可以说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 ——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三 在获得政权以后,有人曾希望我能成为华盛顿。话是不难说的,而且显然,那样轻易说这种话的人是由于不了解时、地、人和事。如果我在美国,我也会愿意做一个华盛顿,可是不会有多大成就;因为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能不那样做。不过,如果他是在法国,处于内部分裂和敌人入侵的情况下,我不相信他会成为他在美国那样的人,他要是那样,那么他不过是一个蠢人,并且只会使巨大的灾难继续下去而已。就我而言,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1815年11月29—30日拿破仑与拉斯卡斯的谈话,《拿破仑书信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伯里克利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3分)

(2)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到华盛顿怎样的思想?(2分)他为美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3分)

(3)概括指出拿破仑是如何“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的?(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加冕的历史背景。(4分)

18.(2011年宁波八校联考33题)(18分)美国由新兴国家崛起为世界大国是近现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当今,正在复兴的中国或许可以从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国位于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当交战各国无望获得我们的支持,也不敢轻率地向我们挑衅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正义所指引的我国的利益来选择和平或战争。……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1796年华盛顿总统告别辞

材料二 (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公元1913年-公元1921年任第28届美国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们必须使世界对民主无害。……我们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4月4日和6日,参、众两院通过一项联合决议,宣布美国与德国之间存在战争状态,随后总统发表公告,美国开始进入战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威尔逊的外交思想在美国国家建设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他考虑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在世界范围的美国利益,超出了传统的西半球,尤其是进入了欧洲。……其次,他将美国的意识形态带入了国际政治,并以此作为建设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的准则。“海上自由”“民族自决”等口号都带有浓厚的美国国内政治的色彩,也是美国国内历史经验的总结。……第三,威尔逊还将美国国内的政治实践带入世界政治。Ks*5u

——王希《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问题》

请回答:(1)作为一个新生的国家,华盛顿提出的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试分析华盛顿提出这一原则的原因。(2分)华盛顿提到“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史实来论证这一点。(2分)

(2)一战常被称为“欧战”,与华盛顿总统言论相较,材料二中,威尔逊总统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从材料来看,威尔逊宣布美国参战的理由是什么?(2分)根据所学知识,请指出美国参战的真正原因。(2分)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威尔逊的外交思想在美国国家建设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为实现他的外交主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分)

19.(浙江省2011届高考考试样卷38题)(26分)“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韩非子》:“一匡天下”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局面向来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颂……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曰:“今汉兴, 海内一统。”……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怀有“廓定四表, 混一戎华”之志。金世宗完颜雍亦曰: “天下如一家。”……清康熙帝曰:“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涵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统”“统”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结果与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10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