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3-11-25
【摘要】高考是我们人生中一次大的转折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在高三好好复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①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1.农历新年是数以千万计的在外上学、务工人员回家团聚的日子。与中国人回家过年这一文化传统联系最为密切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2、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是
A、掌握财政 B、管理军事 C、裁决政事 D、监察百官
3、史载: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景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提升为王。对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是
A. 兄弟情谊 B. 爱屋及乌 C. 分割实力 D.分封爵位
4.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上是继承和发展了
A.分封制 B.察举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6、“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表明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空前高涨的群体意识,民主政治进人巅峰。这种局面出现在
A.伯利克里时期 B.庇西特拉图时 C.梭伦统治时期 D.亚历山大时期
7、“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的实质是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8.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习惯法 C.《民法大全》 D.公民法
9、英国历史上“在选举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表明
A.国王无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英国国王可以任意组成内阁
C.英国历史上出现了责任内阁 D.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10、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英国议会大厦 清军机处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机构性质不同 D.行政方式不同
11.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他们是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体现了
A、两党政治 B、分权制衡的原则 C、国会至上 D、联邦制
12.与英国首相相比,美国总统
①没有直接立法权 ②不对国会负责 ③由选民间接选出 ④是国家元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局面的最终形成是在
A. 18世纪中期 B. 19世纪初
C. 19世纪中期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4.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
A.拿破仑统治的确立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5、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16.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A.美国的1787年宪法 B.英国的《权利法案》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18世纪的德意志诗人席勒曾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历史性问题的人物是
A 克伦威尔 B 拿破仑 C 俾斯麦 D希特勒
18、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A、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B、军事武器的优劣
C、国民素质的优劣 D、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
19.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①领事裁判权 ②公使驻京权 ③协定关税权 ④设厂权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20.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时代潮流的是
A.创立拜上帝教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永安建制 D.颁布《资政新篇》
21.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
C.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23.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领导北伐战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24.在1919年春夏之交,上海各界民众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D.日本企图颠覆华北实现“自治”
25.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16分,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同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4)结合材料四,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二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材料四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文件?(2分)英国颁布此文件的目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出自德国的什么文件?(2分)它体现出什么特征?(1分)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4分)
(4)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三分析英美两国元首与各自议会(或国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4分)
(5)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四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1分)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资政新篇》
请回答:
(1)材料中这两个文献都出自近代中国哪一次运动? (2分)
(2)《天朝田亩制度》中描述的理想社会目标是什么?能否实现?为什么? (6分)
(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4分)
(4)从时代的要求来看,《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哪一个更符合时代潮流?(2分)
【总结】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大家要多练习,多整理,才能多进步。希望大家在精品学习网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