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j2
2015-07-08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三暑假补课检测历史试题,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董翠红 审题人:杨年喜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经济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时?? 间 1842—1895年(甲午战争前后) 1895—1912年(辛亥革命前) 1912—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 产业工人 约10万人 约60万人 约200万人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4. “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A.重视商业 B.重视宗教的作用C.重视军事实力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是A. 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叙述的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
C.“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D. 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1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观念
A”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
C.””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A.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13.“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4.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 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15. 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B.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C.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
16.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反映了A.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B.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C.上海即将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18.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清朝官员沈葆桢认为外国人在中国铺设铁路会侵占“民间之田庐……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对此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①沈葆桢非常关注民生
②沈葆桢的主要目的是反对外国人借修筑铁路侵略中国
③沈葆桢的主张表现了清朝官员对西方物质文明的排斥心理
④沈葆桢害怕铺设铁路引起民变影响王朝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③④
20.“当颇富文采的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一种朝廷严格禁止的,只能在通商口岸的保护下才有可能从事的活动时,中国报刊业最终超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水平。”材料是要说明
A. 政治变革运动推动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B. 中国报刊业局限于报道新闻
C清政府严格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D.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
1860—1910年)》一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C.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D.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
2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曾做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跑的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中国要吸取苏联的教训?????????
B.该比喻指的是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该比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经济的发展要协调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例的变化,这一变化?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表明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标志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废除???
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A.?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25. 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26题22分,27题28分,共50分)
26.(2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 间 内 容 1862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87年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教育内容方面的特点。(分)
上卷:“西 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声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2)根据材料二,“中卷’的反映 “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结所学知识的传播近代会发的积极影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惟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李贽《藏书》: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分.中间千百余年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材料二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
“假使中国的东西仅只同西方化一样便算可贵,则仍不及人家,毫无可贵!中国文化如有可贵,必在其特别之点,必须有特别之点才能见长!宋以后所谓礼教名教者又变本加厉,此亦不能为之曲讳。数千年以来,使吾人不能从种种在上的权威解放出来而得自由,个性不得伸展,社会性亦不得发达,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西洋之处”。
C. B C A B D B C D A A B C A A D D B D A D C C B D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26. (22分)(1) 内容注重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分)(分)(2)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进步性:教育内容抛弃了封建伦理纲常(或儒家经书),改变了旧教育体制;(2分)教学内容全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2分)
(4)评价:有利于近代社会实用人才培养,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1)不同:朱熹认为儒学不可变,李贽反对将孔子的言论视为衡量是非的标准(4分)
说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分)
(2)都认为儒学强调“贵贱有序”的统治秩序;(2分)异:康有为认为儒学具备平等、进化的思想(2分);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2分)
(3)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2分)(2分) (2分)(2分)(分)
这篇高三暑假补课检测历史试题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三历史暑假作业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