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题

编辑:sx_chenj

2014-04-16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题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1.某业余作家撰写汉武帝传记,有个朝廷接待日本使者的情节,下列构思中有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

A.朝廷史官根据太初历的时间记载倭人奉贡朝贺的史实

B.在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西域都护的时候日本使者到来

C.董仲舒告诉日本使者要崇尚儒学并从中国引进佛教

D.日本使者离开时汉武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给其国君2.图一是修建于北魏早期的云冈石窟大佛,图二是修建于北魏中后期的龙门石窟大佛,云冈石窟大佛深目高鼻,厚重凸起,是典型的胡人形象,图二线条圆润,慈眉善目,颇具中原文化神韵,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能反映的问题有 ( )

①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②少数民族政权让位于汉族政权

③佛教的中国化 ④中国的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3.元朝统一后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

①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 ②边疆各族大量迁居到中原和江南

③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融合 ④回族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造成下图所反映趋势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分析是 ( )

①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导致1844年贸易额一度激增

② 鸦片走私泛滥,抽走大量资金,导致1845年后贸易额下降

③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导致1846~1851年间贸易额下降

④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洋务运动期间,有人指出:"兹局之设,所重在学造西洋机器以成轮船,俾中国得转相授受,为永远之利也,非如雇买轮船之徒取济一时可比。"这里的"兹局"指(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发昌机器厂

6.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兴奋地说:"五年来,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间......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他感叹的洋务建设成就是 ( )

A.兴办海军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兴办电报局 D.兴办新式学堂

7.传教士林乐知曾这样评价洋务运动:"即如欲自强其国者,徒养多兵,广购兵船枪炮,自谓可以示威,而实与驴服狮皮,终为群兽觑破而丧其身者无异也。"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论点与该评论相似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 "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8.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中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原因有 ( )

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

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④担心列强借修路控制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内在因素是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10."使每一国家今后都能够为它本国取得他国以巧取豪夺的方法劫自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丧失经济利益之最大,又最无限制者,亦未有过于此束缚者也"的不平等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补充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 中法《北京条约》

11.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说:"维新运动出现的报纸显然是一种新型报刊的开端。"下列主张不会在"新型报刊"内容中出现的是 ( )

A.扶清灭洋 B.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实业救国 D.救亡图存

12.1900年6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上海道台余联沅等与各国领事签订《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有人感叹"南北判若两家"。因为这件事发生时 ( )

A.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 B. 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D. 南方出现分裂倾向

13."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这一规定应该出自下列哪一文献 ( )

A.《中华民国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15.下列对民国初期北京地区创办报刊的数字统计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年份191219131914-191519161924

报刊份数364135865A.1912-1913年办报高潮的出现与中华民国成立密切相关

B.1914-1915年办报较少的重要原因是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C.1916年办报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1924年办报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革命高潮的推动

16.旗袍由满洲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清初,满洲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相互仿效;至清后期,满洲出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满洲长袍则在汉族的达官贵妇中流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旗袍"因满洲为"旗人"而得名

B.旗袍的流行反映了清朝文化专制的加强

C.清中期旗袍的演变反映了满汉矛盾相对缓和

D.旗袍的流行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融通

17.《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观察下表,189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变化的原因有 ( )时间美丽标准1890~1899能读懂新报纸的女人1900~1909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8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

① 西方文化的传入

②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

③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礼教

④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右图为某一历史时期所发行的革命纪念币。

仔细观察该图文后,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

正确的有 ( )

①此纪念币主要是为纪念武昌起义

②该纪念币中的纪年方式只延用了数月时间

② 此文物中的文字表述反映当时革命党人带有狭隘的

民族主义观念

④从纪念币中的旗帜图案来看它很可能发行于1912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1912年3月(中华民国)内务、教育二部为丁祭事会同通告各省电文"查民国通礼,现在尚未颁行。在未颁以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鞠躬之礼代替跪拜礼节 B.平等观念取代尊卑等级观念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族平等观念的形成

20.1910年荣氏兄弟开始生产"兵船"牌面粉。1923年中国有了商标

法,荣氏兄弟进行了注册。该品牌面粉注册时在国内外市场畅销一时,

其原因是 ( )

①一战影响 ②政府鼓励 ③实业救国 ④抵制日货

A.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六百多家,新增加的资本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出现这一状况的外部条件是 ( )

A.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减少

B.美国、日本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22.20世纪初,中国有一文章写到:"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旗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忽而以约法暂代宪法,忽而催促制定宪法。......使全国民众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该文章是( )

A.《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B.《共和与君主论》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文学改良刍议》

23.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发表以上言论的意图是 ( )

A.批判新旧调和的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B.否定传统政治伦理,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

C.抨击传统伦理纲常,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D.反对儒家等级观念,调和中西文化的冲突

24.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陈独秀等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 )

A.是相互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的观点进步,康有为的观点反动,陈独秀的观点偏激

25.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 )

A.科学 B.民主 C.变法 D.革命

26.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 )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③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等阶层共同努力的结果

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行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 曹、章、陆去。"这段材料的历史价值是揭示了 ( )

①工人阶级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②五四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

③青年爱国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先锋作用

④五四运动具有坚决的斗争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下列党的发展过程,其先后顺序是 ( )

①分析国情,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②投身农村,点燃革命"星星之火"

③独立自主,解决党内"左"倾错误 ④确定目标,决定推翻资产阶级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

29.1936年底,西安城里到处可以听到歌曲《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这首歌表达了当时人们  ( )

A.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愤慨 B.要求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的愿望

C.反对内战收复失地的愿望 D.要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呼声

30.周恩来曾经打电话给国民党当局的参谋总长何应钦,义正词严

地痛斥:"你们的行为,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材料中周恩来批评国民党的哪一行动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 D.重庆谈判

3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B.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剥削阶级基本上被消灭

32.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着 ( )

A.中国领土全部获得了解放

B.除台湾、云南、西康地区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C.中国实现了除台湾港澳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

D.除台湾、海南岛等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33.下图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

34.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其背景是( )

①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②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各国纷纷与中国建交

③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④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35.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它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4 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

材料二: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国盟会宣言》1905年8月

材料三:"孙中山是从民间来的......他生于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耕田。他县里的人民都是农民。......就在他早年还是贫农家里贫儿的时候,他变成为一个革命的人。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的农民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四:"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但民生主义,在数十年前,已有人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有制度......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今日之均产主义。"

--《三民主义改造新国家》

材料五:"两年之中(1895--1897)所见所闻,殊多心得......乃采取民生主义。""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能及的......统计英国的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孙中山选集》

材料六: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在1879年发表《进步与贫困》一书,认为土地是人类的公产,地租是不劳而获,人人应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因此人人都应该有使用土地的平等权利,土地被私人占有,这是社会贫困的主要根源。因此,他主张土地国有。但是他又认为采取没收地主土地的手段过于激烈,主张征收土地税。这样就能够刺激社会生产的发展,制止土地投机增加工人和农民的收入,以便实现"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

(2)材料二表达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四、五、六,分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形成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的思想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哪些思想精华?又运用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核?据此概括孙中山思想所体现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发展特点。

相关推荐

2014年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