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同步练习

2015届高三历史同步检测:第八单元(人教版)

编辑:sx_mengxiang

2014-09-20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2015届高三历史同步检测”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第八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题号 第六、七单元 1、2、3、4、5、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7、8、9、10、11、12、1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4、15、16、17、18、19、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

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

C.传统的保守思想是先进技术传播的阻碍

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

解析:D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说明当时仍然有人指责牛耕技术,说明牛耕技术还不普及,D项是材料“主要”反映的信息。

2.《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弗徙也。”这里的“吾”的身份是(  )

A.官营手工业者 B.民营手工业者

C.家庭手工业者 D.雇佣手工业者

解析:B 从材料可以看出,“吾”需要通过制作鞋子、销售鞋子来维持生计,说明是民营手工业者,答案为B。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流入市场销售,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家庭内部消费和交纳赋税,雇佣手工业者不考虑产品的销售,因此,A、C、D三项都是错误的。

3.(2013年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董仲舒强调“大富”“大贫”均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要“调均”,以实现“上下相安”,据此判断A项符合题意。B项“强制去富”、C项“竭力济贫”、D项“劫富济贫”均与材料不符。

4.《文献通考》记载北宋部分年份的赋税收入,见下表:

年份 农业两税 茶、盐、酒、商等 总赋税收入 太宗至道末年(公元997年) 2 321万贯 1 238万贯 约3 559万贯 真宗天禧末年(公元1021年) 2 762万贯 2 936万贯 约5 698万贯 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72年左右) 2 162万贯 4 911万贯 约7 073万贯 表中数据说明当时(  )

A.人民赋税负担较重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D.农业生产破坏严重

解析:C 分析表格数据,茶、盐、酒、商等收入激增,可知商业在国家收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5.(2013海淀测试)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④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C 白银流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明朝中后期,当时中国政府并未鼓励对外贸易,排除①;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故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故②正确;中国主要经济模式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民间消费较少,故③正确;④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故选C。

6.(2014广东联考)有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这里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开辟新航路 B.启蒙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解析:D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并影响到20世纪的亚、非、拉等地区,实现工业化成为当时不发达世界的主要目标。

7.(2014山东模拟)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  )

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棉布、棉纱等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为绝大多数,这表明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附庸,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

8.《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男工另有种花园、筑马路、做小工、推小车。女工另有做花边、结发网、粘纸锭、帮忙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  )

A.社会生产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

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

解析:A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变化。材料中“丁男妇女或赴厂做工、或做各种小工,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表明A项符合题意;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错;“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是指中国独立主权的日渐丧失,C项与题意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2013临沂模拟)“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上海已经开放为通商口岸 B.中国生丝商品化程度提高

C.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破产 D.纺丝业已使用机器大生产

解析:D 材料的大意是:随着上海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地位逐渐超过了苏杭,带来社会生产的变化,使更多的人从事纺织业。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仍然是手工劳动,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10.“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据你的理解,下列哪项最符合“它”的特点 (  )

A.民族资本主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买办阶层

解析:B 从洋务运动实行的目的来看,其本质是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尽管洋务运动在经济、教育、国防等方面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并不能改变其本质。

11.(2014广东调研)“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  )

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A 据“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A项正确。

12.(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结合《1894年在华外资工业数据统计表》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厂商类别 数量 资本(中国元) 造船厂和修船厂 12 4,943,000 茶叶加工 7 4,000,000 机器缫丝 7 3,972,222 进出口加工业(茶叶加工和机器

缫丝业除外) 19 1,493,000 其他轻工业制造业 39 3,793,000 电力厂和自来水厂 4 1,523,000 A.外商企业的出现始于鸦片战争

B.在华外资工业都是轻工业

C.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是合法的

D.当时中国是外企一统天下

解析:A 观察表格,B项不符合表格中“造船厂和修船厂”一栏;外商在华开设工厂合法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作出的规定,C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中国还是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故选A。

13.(2013浙江名校联考)(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解析:C 由材料中“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可知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故A、D两项符合材料信息。“商定而后答价”“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可看出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B项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无法体现外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抑制,故C项符合题意。

14.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B 材料评价了清朝末年奖励实业的情况,说明清末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更加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15.(2013武汉模拟)据记载:从1900年至1911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解析:A 注意题干中时间是1900~1911年,为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因此“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政治革命”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D两项;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排除C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在其鼓舞下,更多人投资实业,故选A项。

16.阅读下面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解析:B 本题考查一战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因忙于战事,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一战期间美日趁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C、D两项属于内部因素。

17.(2013延边二模)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解析:C 材料反映的是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措施,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经济秩序,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C项正确。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落后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等特点决定民族工业生产布局、生产结构不可能平衡或合理,更不可能获得长期稳定发展。排除A、B、D三项。

18.(2013东北三省一模)《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解析:D 由题干材料可知,从1933年到1936年,消费资料(即轻工业)工业产值由70%递增到77%;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重工业)由30%递减到23%,说明我国近代工业生产中轻重比例结构不均衡,故D项符合题意。

19.(2014金华十校联考)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棉纺织业 100 81.7 69.8 面粉业 100 77.5 72.5 机器业 100 99.6 56.0 各业平均 100 85.5 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民族工业在抗战时期发展的状况。从1936年到1938年生产指数的下降,说明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①正确;表中只有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外国资本,因此得不出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②错误;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表中无从体现,③错误;1936年到1938年生产指数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日军侵华造成的,④正确。故选B。

20.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以下对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  )

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

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

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

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C 从表面上看,《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规定是相互平等的;但是,当时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实际上是为美国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 (2013年浙江文综,38)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6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1)问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农业经济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而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入手分析二者的关系;对于“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需要准确、合理地解读材料一内容回答。第(2)问要理解材料二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如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等阐述长江三角洲村镇经济的重大变动。第(3)问要从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客观上的进步作用两个方面来回答。

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6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6分)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8分)

22.(2013汕尾一模)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它对社会发展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

年月 法币发行

量(亿元) 发行指数 上海

发行指数 重庆

发行指数 1937年6月 14.1 1 1 1 1945年12月 10 319 732 885 1 405 1946年12月 37 261 2 642 5 713 2 688 1947年12月 331 885 23 537 83 796 40 107 1948年8月 6 636 946 470 705 4 927 000 1 551 000

——刘克祥、陈争平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

材料三 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物价指数 11.9% 7% 8.8% 20.7% 16.3% ——据《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

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46~1948年国统区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0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物价变动的特点。(4分)

解析:第(1)问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材料时间可以判断为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社会转型方面注意资产阶级的壮大和封建地主势力的衰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第(2)问考查国民政府后期经济形势,原因要从解放战争、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分析,其影响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三个角度分析;第(3)问考查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形势,据表格数据从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时间以及波动幅度等方面分析。

答案:(1)因素: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2分)

影响: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每点2分)

(2)原因:国民党发动内战,导致军费激增;国民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或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实行通货膨胀)。(4分,每点2分)

影响:严重摧残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严重恶化了人民的生活;加速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垮台。(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特点:物价上涨幅度大;物价波动幅度大;物价上涨持续时间长。(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以上就是“2015届高三历史同步检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